在歐盟對中國的光伏太陽能產品“雙反”調查以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結束后,中國光伏太陽能企業卻再度遭遇美國企業的訴訟。專家預測,未來國內光伏企業或將面臨更多類似訴訟。
訴中企操縱價格
據報道,美國能源轉換公司(簡稱ECD)的破產管理人本月4日向美國當地法院提交訴狀,起訴中國的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和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這3家中國光伏企業涉嫌價格操縱并對美傾銷廉價太陽能板,導致ECD 破產為由,向上述3家企業索賠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億元)。
“之前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只是增加了企業的進口關稅,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仍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ECD 此舉是進一步打擊中國光伏企業。”卓創資訊新能源分析師王曉坤10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自去年美破產光伏企業Solyndra起訴上述3家企業、索賠15億美元后,第二家美國破產光伏企業發起的訴訟。
在去年的訴訟中,Solyndra指控中國組件制造商與多晶硅生產商、金融機構和政府機構共同組成了卡特爾壟斷組織,使得組件可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美國銷售,在中國光伏企業壟斷行為的影響下,其營業損失達到15億美元。
美破產光伏企業為何會屢屢起訴中國光伏三巨頭?王曉坤告訴記者,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實施“雙反”并未動搖中國光伏組件在美國的有利地位,對美出口仍逐步攀升,部分美國企業卻因技術落后、價格競爭力不強被市場淘汰。
公開數據顯示,天合光能在美國的營收業績,占公司銷售份額的比重從14%躍升至25.5%,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英利2010-2012年間在美國的營收分別達到人民幣12.16億元、21.37 億元、16億元,占公司銷售份額的比重從9.7%逆市攀升至14.1%;英利方面則透露今年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有望取得250%的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