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伊始,陰霾漸散,陽光正好,佛山高新區三水園的澳美鋁業的8萬平方米的屋頂,正源源不斷將太陽能轉化為電力,輸往各個生產環節。曾經沉寂的光伏產業正在三水迸發出旺盛的復蘇生機。
在國內光伏產業版圖中,廣東雖還屬后發地區,但作為全省新能源領域的先行者,三水吸取了前一輪發展產能過剩的教訓,一直致力于終端應用的開拓,去年8月成功入選全國首批18個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裝機容量位列全國第六,更為光伏產業發展打開了全新局面。
作為工業大市,佛山節能減排的環保壓力一直較大,目前正計劃優化能源結構,將三水充分利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經驗在全市五區推廣,同時緊抓產業復蘇的黃金機遇,通過“補鏈”“強鏈”,謀求將光伏產業打造成又一千億元級支柱產業,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廠房屋頂建電站的綠色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國內持續霧霾等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優化能源結構,推廣清潔能源應用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其中,太陽能發電作為目前國內應用比較成熟的一門技術,其發展前景和空間極大。
據測算,目前全國建筑物可安裝光伏發電約3億千瓦,僅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就可安裝8000萬千瓦。而在日照資源較好的三水,這樣的實踐就首先得到先行先試。
自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將三水工業園區列為全國十八個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之一后,三水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建設就開始大提速。預計三年內完成130兆瓦的裝機容量,位列全國第六,分為“工業廠房屋頂”、“光伏社區”和“公共建筑”三類。目前已建成13.5兆瓦,其中澳美鋁業已成功利用現有廠房屋頂建成目前三水最大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約800萬度,節省電費達80萬元。
據悉,130兆瓦示范項目建成后,年均發電量約1.3億度,25年內將能減少標煤使用10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5.3萬噸、二氧化硫2.9萬噸、氮化物7140噸、粉塵1594噸。
“對企業而言,除了節約用電成本,更希望達到節能減排、優化員工工作環境的目的。”澳美鋁業副總經理廖樹輝表示,在屋頂安裝了光伏電站后,廠房的室溫平均下降了3.8攝氏度。“原本只是作局部試點,后來效果十分不錯,不少員工都強烈要求要在公司內全面推廣。”
“這將是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偉大事業。”佛山市市長劉悅倫認為,近年來佛山的節能減排環保壓力越來越大,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更清潔的能源、更佳的生活環境,推廣光伏等新能源的應用具有戰略意義。“三水的模式要在全市五區全面推廣,并將其納入業績和節能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