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體制機制加快產業鏈集聚發展
自2009年開始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以來,目前三水已形成晶硅生產、支架、邊框、系統集成、安裝工程等一條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并擁有一定自主創新的競爭力,隨著光伏終端市場大門的打開,這也給三水乃至佛山的光伏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歷經了一年的產能調整和國家政策的扶持,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光伏產業開始逐漸復蘇,企業的經營狀況得到較大改善。目前園區內的光伏龍頭企業廣東愛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已解決銀行收貸問題,現已進入全國晶硅電池片生產企業前三,今年訂單已經排滿;從事安裝工程的保威太陽能去年業績也逆勢增長300%。
事實上,作為制造業大市,佛山本身就是一個光伏應用的巨大市場,據了解,廣東是缺電大省,電力大量依靠外省引進,再加上電價全國最高,對優質電力供應的需求極為龐大;更為關鍵的是佛山廠房屋頂資源十分豐富,初步統計五區屋頂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僅在25%的屋頂上建設光伏電站,即可達到2.5吉瓦的裝機容量,25億度的年發電量。
“現在是光伏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將出臺政策鼓勵進一步拓寬終端應用市場,以帶動上下游企業的發展,三水乃至佛山其他區都要搶抓機遇。”劉悅倫認為,佛山當前需按照“補鏈”、“強鏈”的原則進一步將光伏產業鏈條做強做大,打造又一千億級支柱產業。
目前,除三水外,南海瀚天科技電子城A區、順德美的馬龍基地(一期)佛山綠之彩印刷有限公司等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已順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根據目標,今年全佛山將建成光伏發電裝機容量400兆瓦,其中禪城區30兆瓦、南海區90兆瓦、順德區90兆瓦、高明區30兆瓦、三水區160兆瓦。
與此同時,佛山還將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成立太陽能發電應用專項發展基金,加強銀企對接,支持政府、金融機構與投資者建立融資平臺,對開發使用分布式項目的企事業單位、自然人提供信貸支持。
■縱深
以終端應用激活產業鏈整體騰飛,探索商業化運營模式,欲做全國分布式示范領航者
“三水經驗”如何闖出光伏發展新路?
連日來冷空氣的持續殺到讓廣東的氣溫驟降,但在愛康太陽能的生產車間內,卻未感到太多的寒意,工人們正加班加點忙于生產。開年之初,該公司今年的訂單已排滿,所有產能全部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