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的運營,南新圍繞130兆瓦分布式示范項目,以規模化發展與分散式利用相結合,以工業廠房為主、光伏社區為輔多層次建設,目前已成為國家開發銀行第一家金融試點企業;國內保險公司首個光伏發電量保險項目,為下一步光伏電站的證券化打好了基礎。
據介紹,目前三水已與國家開發銀行反復探討確定了“分布式發電金融服務”的基本模式,并分兩步構建光伏電站的金融和保險體系:第一步,130MWp項目必須購買國內保險公司提供的25年光伏組件質量險;第二步,實現光伏電站融資險或光伏電站發電量損失險,確保光伏電站質量,以利于投資商獲得銀行融資和實現光伏電站的金融證券化。現正與相關保險公司商討合作方案。
在國家給予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0.42元/度上網補貼下, 通過這種模式現在每瓦的建設成本可控制在8元以下,組件轉換率18%以上,在地方沒有資金配套的情況下投資收益率可達7%—8%。
“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除國家補貼外,還給予地方補貼,在廣東未有補貼政策的條件下,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光伏發電會成為一種廉價的清潔能源。”樂紹才說。
“很多地方推廣光伏應用的不成功不是技術上不成功,而是商業模式的不成功。”劉悅倫認為,三水通過政府引導推動,光伏發電系統制造商、科研機構、電網運營商、金融及保險機構、電力用戶、屋頂業主等共同參與,整合成一種可運轉、各方共贏的模式是成功的關鍵。
據悉,國家能源局對三水發展分布式項目的整體思路已高度關注和認同,目前已將三水工業園列為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直接掛鉤聯系的試點。
■聚焦
“自發自用”的低碳城鎮化探索
此次全國18個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基本設在工業園區,以工業廠房屋頂電站建設為主,但工業廠房屋頂建設光伏電站經驗難以用來大規模普及推廣光伏應用。從國外成功經驗和國內實際來看,光伏的應用推廣關鍵要與人的生產、工作、生活結合起來,與城市建設結合起來。
隨著新一輪城鎮化大幕的拉開,三水也藉此契機,探索分布式光伏應用與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的低碳城鎮建設道路,打造全省最大光伏應用社區。
樂紹才介紹,今后園區的商業住宅、商業服務業設施、鄰里中心及保障性住房等建設可與分布式光伏應用結合,打造光伏建筑一體化工程。同時,通過現有“三舊”改造項目,建設居民自用的結合分布式光伏應用的二類住宅,打造離散式的個人住戶光伏應用示范,普及清潔能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