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應該享受清潔價格
讓我們來看看今天的中國光伏產業究竟有多大。
上述《黃皮書》的統計數字顯示,2013年全球多晶硅產量為24.6萬噸,而我國的產量達到了8.4萬噸,占全球的34%,位居全球首位,美國以5.9萬噸位居第二,接下來的德國、韓國和日本的產量分別為4.6萬噸、4.1萬噸和1.3萬噸。其中,我國和韓國主要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硅,日本主要供應電子級多晶硅,美國和德國則兼而有之。
硅片方面,2013年全球硅片產能超過57GW。其中, 中國大陸約為40GW,中國臺灣約為4.5GW,歐洲約為4GW,韓國約為2.6GW,日本約為2GW。全球全年實際產量約為39GW,同比增長8.3%。其中,中國約為29.5GW,我國臺灣4GW,韓國約為1.6GW,歐洲約為1.2GW。
電池片方面,2013年全球產能超過63GW(不含薄膜電池),產量達到40.3GW。中國大陸以25.1GW的產量位居全球第一,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3%。緊隨其后的是我國臺灣,產量達到8.5GW。
組件方面,中國同樣以27.4GW的產能位居全球第一,歐洲則以3.8GW的產量位居第二,日本以約3.5GW 產量位居第三。
除了制造環節,在應用端,2013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也達到了驚人的12GW,同比增長166.7%,躍升為全球第一大光伏應用市場,累計裝機量近20GW,僅次于德國位居世界第二。由于去年年底搶裝潮的出現,全年光伏電站新增并網項目達到468個,新增并網裝機量12.1GW。
中國光伏如此高速、大規模的發展,讓本認為傳統光伏技術路徑已無成本下降空間的歐美“鼻祖”們吃驚不已,以至于不得不通過發動“雙反”來控制中國光伏的發展,以繼續享有話語權。
不過,當中國光伏真的將每兆瓦晶硅電池投資下降了逾55%,每瓦電池耗硅量下降了25%(2010 年至今)后,是否也應該反思,繼續壓縮成本的空間究竟還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