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的出路在于創新。”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近日在杜邦帝人Mylar iGuard背板推廣發布會上說。按照王勃華的看法,與政策、市場、成本、人才等因素相比,中國光伏企業發展的根本性因素在于技術創新。“在現在的技術發展中,創新已經可以和標準、知識產權相結合,從而
“中國光伏產業的出路在于創新。”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近日在杜邦帝人Mylar iGuard背板推廣發布會上說。按照王勃華的看法,與政策、市場、成本、人才等因素相比,中國光伏企業發展的根本性因素在于技術創新。“在現在的技術發展中,創新已經可以和標準、知識產權相結合,從而綜合起來去占領制高點。”
創新研發能力尚待提高
2008年到2013年,中國的光伏產業經歷了兩次過山車式的洗禮。而恰恰是在行業最困難的幾年里,中國光伏企業的技術創新非常活躍。王勃華提供的數字顯示,2011年到2014年,每千噸多晶硅生產線投資成本下降了47%,多晶硅生產的綜合能耗下降了35%等。
王勃華認為,在企業大面積虧損的時期,由于沒有放松技術創新,中國光伏產業才能夠堅持到現在。去年以來,中國光伏行業出現整體快速回暖,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此。
然而,不得不承認,中國光伏產業的研發能力尚有待提高。據光伏行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一些大型光伏企業在上馬新的生產線時,往往首先選擇的是國外的高端設備。
企業之所以這么做,是基于精度、效率、可靠性等方面的考慮。“我們在新一代技術路線、新材料、新工藝甚至一些半導體的基礎工藝、一些關鍵材料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遠遠落后。在專用設備、專用材料方面,都有差距。對國外市場仍然有依賴性。”王勃華說。
上海巨科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羅子貴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光伏產業的最終目標是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實現電能平價上網,因此,任何PV光伏背板的性能必須與其生產成本來一起評估。如果不能滿足光伏產業的成本效益目標,性能再好的含氟聚合物背板也沒有使用價值。當采用低成本高性能聚酯來制造全PET背板,其可以在25年的時間內保持穩定的性能,為光伏組件提供良好的保護。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研究機構尤其是在重點實驗室方面,中國和國外的差距也比較明顯。按照光伏行業內人士的說法,盡管中國光伏領域也有國家級、省級和企業自己的實驗室,但是對于一些高端技術、先進技術的研究,都是一些大型光伏企業和國外的實驗室在合作研發。
作者: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