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內翹首以盼的“十五條”在9月如期落地,規劃出臺了“全額上網”電站享受標桿電價、增加發電配額、允許直接售電給用戶等一系列新政。 “光伏下游電站環節受重視力度會明顯攀升,投資者會將重心放在產業終端,上中游的兼并整合則會更易開展。”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接受記者采訪表示
分布式光伏有“錢”景 光伏行業不乏投資亮點,而產能效率問題一直是業內的關注重點。據業內券商報告分析,中國太陽能需求仍在加速,而行業需求將從大型地面電站轉至分布式光伏發電。
分布式發電又稱屋頂太陽能發電。截至2013年底,中國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的總裝機容量僅為5.7G W,占總累計裝機容量(包含大型地面電站)的比例為35%,低于政府設定的到2017年裝機容量35G W /占比50%的目標水平。因此,預計分布式太陽能項目將成為未來幾年光伏裝機容量的主要推動因素。
業內人士也提醒,雖然市場空間很大,但由于適合市場化開發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對屋頂資源有一定的要求,加上對用電安全、并網難易的掌控,如何選擇合適的開發商,將屋頂資源轉化為可利用的資源,顯得尤為關鍵。
沈宏文也向記者提醒,雖然政策方面力推分布式光伏電站快速發展,但其裝機容量與光伏基地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國家對光伏行業的引導將再度激發企業投資熱情,只要并網政策、補貼政策、信貸政策、監管政策落實到位,則光伏產業所蘊藏的巨大市場容量便可能再度爆發。畢竟,我國光伏行業是政策引導型行業,市場因素并不能決定產業的終極走向。
作者:陳琳琳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