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氣潔凈,空氣干燥,緯度又低,所以太陽總輻射量大,西藏太陽能資源居全國首位,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太陽能是西藏新能源利用最理想、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徑,也是實現西藏能源利用結構調整的有力推手。西藏羊八井的太陽能光伏電站。(西藏自治區能源研究示范中心供圖) 現
建議三:探索廣大農牧區開展太陽能利用的新模式。在西藏,除了需要進一步加大太陽能的研發和推廣力度,逐步降低太陽能建設和利用成本外,還要建立健全太陽能產業服務網絡體系,加強太陽能利用的技術培訓和人才培養。建議國家對西藏太陽能利用方面加大投入,保證資金,組織安排多個不同模式的、連片的光伏電源系統的應用示范及光電站建設。同時,要積極探索公私合作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試行探索合同能源運營管理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積極性。以日喀則地區為例,政府和企業分別承擔太陽能供暖系統30%和40%的安裝費用,用戶只需承擔30%的費用即可安裝太陽能供暖系統,極大降低了當地藏民的經濟負擔。
潛力與可能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杰里米·里夫金在其《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經濟模式如何改變世界》一書中,系統論述了以“能源互聯網”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能源互聯網”就是在現有能源供給系統的基礎上,通過新能源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入融合,將大量分布式能量采集裝置和分布式能量儲存裝置互聯起來,通過智能化的管理,實現能量和信息雙向流動的能源對等交換和共享網絡。支撐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能源互聯網”需要五個支柱必須同時存在。這些支柱包括:(1)向可再生能源轉型;(2)將每一棟建筑轉化為微型發電廠,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3)在每一棟建筑物以及基礎設施中使用氫和其他存儲技術,以存儲間歇式能源;(4)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每一棟建筑的電力網轉化為能源共享網絡,這一共享網絡的工作原理類似于互聯網(成千上萬的建筑物能夠就地生產出少量的能源,這些能源多余的部分既可以被電網回收,也可以通過聯網而共享);(5)將運輸工具轉向插電式以及燃料電池動力車,這種電動車所需要的電可以通過共享的電網平臺進行買賣。
具體到西藏發展“能源互聯網”的潛力和可能性,就要比照“能源互聯網”的五個支柱:向可再生能源轉型;以建筑為單位的小型電站;擴展到所有基礎設施上的能源生產和儲存;充電式交通系統從互動式電網中獲取電能;能源互聯網。西藏發展“能源互聯網”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可再生能源生產和使用(特別是太陽能)上,存在的不足方面包括能源儲存、充電式交通系統和能源互聯網。總的來看,西藏在發展“能源互聯網”方面基本處于剛起步的初級階段,距離最終目標尚遠。如果西藏未來要邁向“能源互聯網”,下一步的重點就是發展以建筑為單位的小型太陽能發電站,讓每座建筑物(甚至路面等)都變成太陽能發電站,進而發展小區(或農牧民相對集中的居住區)微電網,實現局部能源的互聯互通。同時,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方如拉薩市大力建設充電式交通系統,發展新能源汽車(公交、出租車優先示范推廣使用)。
總之,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為西藏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只要把握機遇,扎實工作,發揮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那么西藏的太陽能產業一定會取得大發展,為地方的能源轉型、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袁志彬系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廳長助理、中組部團中央第14批博士服務團成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經濟網特約觀察員)
作者:袁志彬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