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北京、深圳等7個試點碳交易市場已相繼投入運行,其中5個試點已經執行了管控企業2013年排放量的履約。各個試點規則設計差別較大,成交均價也呈現出較大的成本差異,呈現出多元化的區域碳市場發展格局。但縱觀整個碳交易市場,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亟待解決。如企業對二級市場的交易普遍缺乏積極性,一些企業抱怨配額分
目前的場內交易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由于市場缺乏流動性,企業認為市場風險過高采取觀望態度,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不活躍的問題。要從根本上破解流動性不足,必須要進行市場的深入改革,在短期內,試點碳市場的場內交易仍將處于不活躍的狀態。因此,現階段應重點完善協議交易或大宗交易市場,開發遠期合約,為企業提供更加靈活的履約工具。
如何管理碳市場的不確定性? 總量與排放不確定性負相關,不確定性水平越高,總量須越低
盡管國內試點市場的運行時間短,市場價格還不能反映配額過剩的程度,但大部分市場參與者都認為配額總量是過剩的。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是忽略了碳交易市場不確定性與總量設定之間的關系。
碳市場的不確定性水平對總量設定會產生重要影響。根據一些文獻研究,歐盟碳交易市場的不確定性與總量之間存在著經驗數量關系,如果排放不確定性水平為5%,則總量必須相應下降2%,經濟體進行實質減排的概率才可能比較高。
這里所指的不確定性是一個廣義上的概念,既包括經濟波動的不確定性,企業減排行為的不確定性,也包括MRV數據質量的不確定性。對市場設計而言,這意味著在正常情景下,總量的真實值要比理論值低一些。
而市場調控的本質則是管理不確定性帶來的價格波動風險。如果系統的不確定性水平高于15%(如供給過剩超過15%,也可以更加保守),則可以認為這樣的市場存在著嚴重設計缺陷;如果不確定性水平在8%~15%之間,則屬于合理范圍,一般的調控手段可以進行有效管理,但需要評估造成不確定性的關鍵因素,進行不斷優化完善;如果不確定性水平低于8%,則是一個比較好的系統。
由于信息披露問題,很難評估我國試點市場的不確定性水平,但是從市場運行效果來看,大多處于前兩者范圍內。簡而言之,總量和排放不確定性之間存在負相關性,即不確定性水平越高,總量必須要更低。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
作者:陳波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