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站迎來了一波井噴。 10月16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與恒大集團簽署協議,共同開發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額達70億元。當月初,張家口市也與恒大集團簽訂協議,3年內建成投資900億元的全國最大光伏發電項目。 這并非孤例
風險
顯然,在利益的驅使下,新一輪光伏投資潮即將來臨。但這并不意味著開發光伏電站是包賺不賠的生意。
"外部資本的大量進入有利于推動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但是大干快上容易忽視工程質量,一些光伏電站為了謀取更高利潤而節省投資,采用質量不佳的光伏組件和支架來應付了事會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梁田說。
這并非杞人憂天。西部地區光伏電站已經出現了組件高衰減率等質量問題。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對國內容量3.3吉瓦的425個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所用設備檢測發現,光伏組件存在熱斑、隱裂、功率衰減等問題。
10月29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2014年第3季度太陽能光伏組件用減反射膜玻璃產品質量抽查結果顯示,抽查企業合格率和產品合格率僅為76.7%。
"電站開發表面上看很簡單,但要做好高質量電站,需要專業技術支撐。特別需要重視發電質量。"協鑫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市場開發副總裁楊雋說。
對于生命周期達到25年的光伏電站而言,采用低品質組件能夠減少每瓦的裝機成本。但是卻大幅度減少了電站的使用年限,導致電站未達到使用壽命就發生衰減影響光電轉化率,甚至電站提前報廢,盈利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除發電系統質量風險外,并網問題一直是限制光伏發電的桎梏。由于光伏電站與電網建設周期不同步,地方電網的消納能力有限導致的光伏"棄光"的現象已開始顯現。
國家能源局7月18日發布的一份監管報告顯示,甘肅一些地區由于配套電網沒有與風、光伏發電項目同步規劃建設和改造,送出能力不匹配,受限比例最高可達78%。嚴重的消納危機使國家能源局10月專門發文加強光伏電站建設與運行管理工作,并對棄光限電較嚴重的地區警告,暫停下達新增建設指標。
另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是,中國光伏發電站尚未實現平價上網,企業盈利必須依賴政府補貼。如果政府補貼出現變數,整個光伏電站行業的利潤就會被顛覆。孟憲淦提醒,當前缺乏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協調發展的頂層設計,也是一種潛在的風險。
作者:劉俊卿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責任編輯:gaoting
太陽能發電網|www.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