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的信息表明,馬來西亞不僅是東南亞地區第二大油氣產國,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不過,油氣產業的“輝煌成績”并沒有令馬來西亞止步,該國在全球此起彼伏的光伏貿易戰中,悄然開辟了一片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新天地。
能源產業一直以來都是馬來西亞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馬來西亞國內生產總值中有20%來自能源產業。不過,這其中是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EIA的信息表明,馬來西亞不僅是東南亞地區第二大油氣產國,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不過,油氣產業的“輝煌成績”并沒有令馬來西亞止步,該國在全球此起彼伏的光伏貿易戰中,悄然開辟了一片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新天地。
貿易戰中悄然崛起 近年來,全球全球各國間因為太陽能設備引發了不少貿易戰,然而,就在這“一片硝煙”之中,馬來西亞的太陽能設備制造卻悄悄繁榮了起來。
馬來西亞地理位置優越,既接近赤道,又是一個海島國家,全年日照充足,發展太陽能產業“先天條件”良好。全球知名的太陽能企業,如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SunPower、SunEdison等,都在馬來西亞設有公司、建有工廠,產品幾乎覆蓋整個產業鏈。
其中,僅第一太陽能公司就在馬來西亞建有6間工廠,其太陽能電池組件5/6的產量都來自這里;還有SunPower公司,一半的太陽能組件是在馬來西亞制造;Hanwha Q-Cells每年在馬來西亞的產能更是其在德國產能的5倍以上。此外,松下電器、SunEdison等公司也都在馬來西亞建有工廠;硅谷創業公司Solexel,也計劃投資8.1億美元,在馬來西亞修建一座太陽能組件工廠。
《紐約時報》撰文指出,馬來西亞憑借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惠的稅收政策,以及大量懂英語的工程人才,不僅沒有受全球頻發的太陽能貿易戰影響,反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公司,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太陽能設備生產國,產業發展速度直逼歐盟。
SunPower公司發言人約亨·恩德爾表示,在馬來西亞的產量令該公司擁有了充分的靈活性,能夠從容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市場的需求。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湯姆·維爾納更是坦言:“我們喜歡馬來西亞,它結合了低成本和高工程水平兩個優勢,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
此外,跨國公司們還紛紛將最新的技術引入馬來西亞,從而維持標準化的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據第一太陽能馬來西亞公司經理杰亞格奈什介紹:“當我們做出決定,比如增加機器人數量、采用新技術、或在生產方面做出改變,都與在美國的工廠幾乎是同步進行的!
作者:李慧 來源:能源網-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