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常在風口浪尖的光伏發電相比,同為太陽能利用領域的光熱發電一直有點寂寞。不過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光熱發電會不會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下一個風口?在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副會長、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姚志豪的心中,光熱發電市場即將從國內的星星之火,走向全球成為燎原之勢。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
光熱發電應規劃大型基地 “光熱發電在電力品質上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其輸出完全跟常規火電一樣,是穩定的交流電,直接就可以上網,通過儲能之后可以實現年滿發4000,5000,甚至7000小時,還可以和天然氣,燃煤、石油發電進行互補,因此應用的靈活性是很強的”。姚志豪對光熱發電的優越性充滿信心,他認為,從電力品質上看,光熱毫無疑問是能夠替代火電,甚至能夠相當程度彌補火電不足的,有望在未來成為基礎電源。
光熱發電對于整個電力系統的意義究竟體現在哪里?他舉了個例子。“晚上沒風了,風電的發電數據就不斷下降,而這個時候用電負荷反而是高峰,火電就需要投入運營,我們發現,建更多風電廠的同時很多地方還需要建火電廠配套,來調節負荷。”姚志豪認為,發展新能源同時還要建火電來實施,本身就有悖于新能源發展方向。這種情況下,光熱發電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從西班牙有關光熱發電項目的實測數據可以看出,雖然一天中太陽能輻照資源是有變化的,但是通過儲能設備的緩沖,光熱發電可以形成比較平穩的出力曲線,輸出和常規火電基本一樣。因此,也可以說,光熱發電本質上存在替代火電,成為基礎電源的可能性。
姚志豪認為,光熱發電的發展能更好的促進西部光伏和風電的增長。“比如建一個300萬千瓦的光熱發電基地,能增加100萬千瓦的光伏、200萬千瓦的風電,這是很好的良性循環”。
“我們應該規劃大型的光熱發電基地”。姚志豪強調,光熱和光伏、風電不一樣,需要集中化、規模化,才能產生優勢降低成本。大體量的光熱發電項目,必須跟電網規劃結合,因為它不是分布式的,是承擔基礎電源的角色。因此,光熱發電的規劃,現在需要提上日程。“不能無序的這里建一個,那里建一個,最后搞的沒有形成規模,成本也降不下來,爭取政策都比較被動”。
因為光熱項目的特點,單個項目體量大,適合集中式發展,投資人必然是各大發電集團。下一步,首航光熱還想牽頭,聯合各大發電集團,形成一個組織,制定整體規劃,直接和電網公司去做規劃上的溝通,在特高壓建設、西電東輸建設的時候,提前和西部的大型光熱發電基地做好協調。
“現在國內市場,以中廣核為代表的央企示范項目已實質性啟動,我們的塔式項目也計劃年底投產”。姚志豪認為,國內光熱發電產業目前已是實質性的破冰。此外,目前五大發電集團,加上中廣核等企業,已經規劃了幾十個項目,招標之前的工作大部分完成,處于蓄勢待發的階段。
“都在等產業政策的明確”,姚志豪認為,“十二五”規劃到今年年底實現100萬千瓦的光熱發電裝機,“十三五”規劃也已開始制訂,其中光熱發電也是重要內容。在這兩個宏觀產業政策已經明確的情況下,他希望今年年內盡快出臺以電價為核心的產業政策,“不管哪一種定價方式,只要出來了,對行業都是實質性的利好”。
作者:劉麗麗 來源:新浪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