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結構調整,大氣污染治理,終端用能方式變革,將為電力發展轉型注入新的活力。未來電力工業必須以科學規劃為引領,做好當前與長遠、能源與環境的統籌協調。
到2040年以后,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基本完成,以及人口達到峰值,我國電力需求增速將大幅下降,逐步進入飽和階段。屆時,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11萬億~14萬億度,人均用電量將達到8000~10000度,電能占終端能源的比重將提高到45%左右。電力需求進入飽和階段,將呈現“先東后西”的區域梯度和“先工業后服務業”的行業梯度特點。
我國的能源電力結構調整前所未有。以往,電力規劃面臨的形勢基本上是“供不應求”。當前,部分地區電力供過于求,如何合理規劃好各種發電能源,以更清潔、高效、綠色的方式滿足安全供應,是當前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未來,煤炭等常規化石能源將由供給不足轉向供給過剩,新能源快速發展,但也面臨局部消納難等問題。
2014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已分別達到9700萬千瓦、2500萬千瓦,分別居世界第一、第二位。但與此同時,新能源資源富集地區負荷水平不高,總體市場空間有限,消納面臨很大困難。從全國范圍來看,新能源電量占用電比重仍不到5%,區域性過剩和發展不平衡矛盾困擾著新能源的持續健康發展。
“十三五”期間,中國水、核、風、太陽能等非化石能源發電仍將快速發展,常規水電新增裝機規模或將達到0.6億千瓦以上,核電約0.3億千瓦,風電約1.4億千瓦,太陽能發電1.1億千瓦。發電量中,非化石能源發電的比重將上升至28%左右,煤電降至63%左右。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利用總量超過7億噸標準煤,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超過15%,其中,轉化為電力的非化石能源占84%。由此可見,電力在非化石能源的開發利用中始終居于中心地位。
預計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有望達到25%左右。屆時,全國電源總裝機將達到30.3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將從目前的32%提高到54%。
未來,我國風電更多地布局在“三北”地區,太陽能以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考慮到負荷需求,調峰能力配置以及中東部地區環境治理等因素,風電、太陽能發電及西南大水電必須跨區輸送,需要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
作者:張運洲 來源:亮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