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環境日趨寒冷之際,光伏產業卻微露曙光。
作者:毛小北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原標題:光伏產業回暖:融資、并網問題依舊待解
在經濟環境日趨寒冷之際,光伏產業卻微露曙光。在政策繼續助力的背后,我國光伏行業在2015年已經走出陰霾,基本面回暖態勢明顯。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光伏新增裝機量約15GW,同比增長40%以上,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量約43GW,超越德國成為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最大的國家。
近幾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多項光伏行業利好政策。在政策助力推動下,我國光伏產業仍將持續發展,分析人士普遍認為,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料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行業回暖從上市光伏企業業績也可窺探一二。珈偉股份1月24日晚間發布2015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000萬元-13240萬元,同比增長1490.16%-1519.51%。公司表示,業績變動原因系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完成,2015年8月份開始并表江蘇華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公司合并報表收入、利潤等增加。同期眾多光伏上市企業也均表示業績增長或扭虧為盈。
不過在行業回暖之際,許多遺留問題也仍舊存在。從2012年開始國內光伏企業遭遇歐美的雙反加上我國光伏企業無序發展過快,給我國光伏企業帶來了可以算是毀滅性的打擊,光伏產業之間并購重組正在加速。
中國光伏巨頭英利集團因連續五年虧損拋出重組的橄欖枝可以算得上行業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的一個縮影。從曾經組件出貨量第一,贊助世界杯,到今天資不抵債的過山車式發展,英利的發展折射出了中國光伏企業從公司治理、戰略規劃、資本運作方面的一系列問題。
重組速度加快
因贊助世界杯而聲名鵲起的中國英利集團主營業務為光伏發電,英利綠色能源為其主要資產之一并赴美上市。而去年12月公布的英利綠色能源2015年三季報顯示,英利集團的債務總額高達184億元人民幣,資產總值則僅為110.89億元,貨幣資金僅剩16.05億元,尚德與賽維的倒下仍仿若昨日,人們不禁擔心,英利的倒下是否說明我國光伏產業回暖僅為曇花一現。
業內人士表示,從2012年起我國光伏企業遭遇歐美、印度等國雙反,給國內光伏企業帶來了壓力,但近年來,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大力支持光伏發電的發展。進入2016年之后,僅1月份就出臺兩份有助于光伏發電發展的政策,國家出臺光伏發電行業利好政策有加速趨勢。清潔能源一直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能源發展的趨勢,有了國家做堅實后盾,行業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此外,我國虧損的光伏企業即便業績下滑,但仍舊具有競爭優勢。比如,英利作為制造業,其核心競爭力包括品牌、技術、銷售渠道、團隊仍在,選擇重組從而降低財務成本,解決債務和貸款杠桿過高等問題后在市場競爭中仍舊處于優勢地位。
在2014年底,工信部便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提出到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干光伏企業,前5家多晶硅企業產量占全國80%以上,前10家電池組件企業產量占全國70%以上。當時出臺該項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兼并重組來提高企業競爭力,并推動落后產能的退出。
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曾表示,目前我國光伏行業生產經營情況趨于向好,但也面臨著發展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亟須優化,電池組件等環節的產業集中度需進一步提高;技術研發不足,技術路線單一;融資有待進一步加強;光伏發電并網以及相應的體制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應盡快理順應用端問題,為光伏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中國企業網產業研究員王思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光伏產業經歷過前期無序發展,而技術含量卻整體水平不高,留下了過多的落后產能。目前雖然整體行業有回暖態勢,但由于大部分企業缺乏市場核心競爭力,而低端產品又會相互價格競爭,所以兼并重組是有利于行業發展的,也是行業深度調整的需要。”
此外,目前我國光伏制造業兩級分化現象明顯。光伏產業供需關系趨緊,但產能利用率出現分化,有規模、有品牌、有技術的大企業訂單飽滿,產能利用率高;中小企業則接外部訂單困難,大部分為代工以及供給自身電站建設。
王思思表示,遵循市場規律,行業內將會進行一個自然淘汰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重組兼并速度加快,行業集中度提高,生產成本將會進一步減少,優勢資源將會逐漸向國內光伏龍頭企業靠攏,從而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再通過輻射周邊,從而帶動全行業健康發展。
作者:毛小北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