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部全球環境競爭力綠皮書《全球環境競爭力報告(2015)》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該綠皮書專門開辟了“專題分析報告”,著力對新形勢下全球綠色經濟融資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
從綠色經濟融資方式看,資產融資仍占主體。從區域來看,2014年,可再生能源資產融資規模最大的是中國,其次是歐洲和美國。中國可再生能源資產融資總額為730億美元,比2013年增加了23%,且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趨勢,投資領域依次為風能、太陽能、小型水力發電、生物質能、垃圾發電和生物燃料。歐洲可再生能源資產融資總額為362億美元,比2013年增加了15%,其中德國的海上風能項目、英國和法國的光伏發電項目非常具有代表性。美國可再生能源資產融資總額為155億美元,比2013年下降了25%,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生產稅抵免和風力農場發展激勵措施在2013年底被終止了。從行業來看,2014年,風能和太陽能所獲得的資產融資額最多。風能融資主要來自于歐洲海上建設,包括7個項目,其中荷蘭1個、德國3個、英國3個;在容量上,這7個項目的裝機容量達到2.5GW。太陽能的主要品種是光伏發電,2014年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資產融資額為590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13%,光伏發電項目數多達21個,遍布在日本、中國、美國、加拿大和法國。2014年太陽熱發電技術也獲得了37億美元的資產融資,比2013年增長了68%,但仍低于2011年(167億美元)。
從綠色經濟融資政策看,融資激勵措施趨于多樣化。為了滿足綠色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需求,各國政府部門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優化綠色經濟融資環境,培育新興綠色產業。從可持續發展當前資金流的渠道和工具可以看到,當前政府在推動綠色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政府政策激勵、補助、優惠貸款等工具的采用。綠色經濟資金來源主要分為三類:公共資金、私人資金和混合資金,各類資金主要通過發展銀行、聯合國機構、資本市場等渠道投資于綠色領域。
從綠色經濟融資效果看,綠色轉型效應日益顯現。自2008年以來,美國致力于發展綠色經濟,主要通過節能增效、發展新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措施,力圖在新能源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實現經濟復蘇。與美國相比,中國所面臨的綠色經濟發展問題更加嚴峻,這不僅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也與經濟發展結構相關聯。好在中國政府也認識到傳統粗放型增長模式所面臨的缺陷,并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出臺各種政策法規來保護環境,實現工業化綠色轉型。2004年至2014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數額總體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雖然中國正在積極進行產業調整,控制高污染、高能耗產業的發展,但傳統高污染行業仍然發展強勁,因此,目前可再生能源投資所產生的增長效應并不顯著,未來還需加強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綠色經濟。
為此,綠皮書課題組提議:發展綠色經濟融資,一是要引導私人資金積極參與,拓寬綠色經濟融資渠道;二是要創新綠色金融業務,實現融資需求多樣化;三是要加強國際綠色發展合作,促進融資便利化;四是完善綠色投融資配套體系,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作者:徐蔚冰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