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動力。能源供應和安全事關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當前,全球能源正在進行第三次轉型,具有不少鮮明的新特征。從現在到2020年,是能源發展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把握機遇,做好體制機制建設,真正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打造中國能源升級版。
中國能源轉型需要新措施
中國能源轉型需要新措施,跨越實現能源結構的演進與轉變。當前世界能源轉型均處于初期階段,但各國有所差異?傮w上,歐盟一些國家處于領先地位!笆晃濉睍r期以來,中國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能源消費增速減緩,能源結構與能源效率不斷改進,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單位GDP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持續下降。但從轉型的基礎來看,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與已完成兩次能源轉型的其他國家相比,中國能源轉型的任務非常艱巨。從經濟發展水平對能源價格承受力來看,中國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因此,中國能源轉型必須要有更強的變革才能與其他國家同步進行。中國能源結構的演進不可能像西方國家那樣,依次完成由煤炭到油氣,再從油氣到可再生能源的變化,而可能要直接進入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發展階段,跨越式地演進和迭代式地發展。
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資源量是否充足,二是價格是否被市場所接受。總體來看,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可以滿足能源轉型的需要,但分布不均衡,2020年,一些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可率先實現平價上網。我國要實現以清潔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一是要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二是要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盡管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較快,能源利用效率改進幅度較大,但在資源與溫室氣體排放的約束條件下,要在2050年完成轉型,仍需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和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技術創新活動在經歷短期低潮后開始恢復,技術創新漸趨活躍。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存貯和傳輸技術進步步伐加快,提升了新能源利用效率和發展速度,新能源產業發展日漸成熟,風電、光伏發電的成本不斷下降,競爭能力日益增強。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提出把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中國在減排問題上,顯示一個大國應盡的責任。中國承諾,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中國溫室氣體排放源主要來自化石能源的生產與消費,解決環境污染與溫室氣體排放問題,重要出路是改變能源結構,減少化石能源生產與消費,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建立更加高效、清潔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體系。與此同時,要實現降低溫室氣體減排的目標,要以大幅度提高能效為主,控制煤炭和能源消費總量。總之,中國是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使得中國的減排任務非常艱巨。中國的國情也決定了中國能源轉型需要采取新的行動。
作者:史丹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