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改革的歷史回顧改革開放至今,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自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實施以來,中國電力產業供應能力大幅提高,要素生產率有所提升,電價形成機制逐步完善,如發電環節實行了發電上網標桿電價,部分省份對輸配環節差價進行了初步核定,銷售環節相繼出臺了差別電價、居民階梯電價與懲罰性電價政策等。然而,電力市場改革還面臨許多矛盾和問題,如電力交易機制還很薄弱,市場定價機制尚未有效形成,某些業務領域的行政性壟斷依然過強,管制制度與管制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企業產權制度單一、內部人控制甚至腐敗的問題依然突出,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難以發揮,產業組織間的利益博弈與矛盾突出,節能高效環保機組不能被完全有效利用,棄水、棄風與棄光現象突出。此外,現行政府管制電價政策不靈活,電價調整滯后于市場供需形勢與能源成本變化,不能合理地反映用電成本與資源價格,缺乏對供需機制、競爭機制與外部性的有效反映。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加大,電力需求出現明顯放緩趨勢,電力能源環境問題與安全問題凸顯,如何針對新形勢下的能源電力經濟進一步深化改革,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
第四階段(2013年至今):電力體制改革進入新常態,市場化步伐加快。目前中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在增速回落調整與結構轉型升級的經濟形勢下要實現“十三五”規劃,未來的一段時期,電力體制改革必須要與其他領域改革一起不斷推進和深化,這將構成中國式電力體制改革的新常態。這一階段的特點如下:一是政策密集出臺;二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電力經濟也進入新常態發展時期;三是電力市場改革落地實踐,輸配電價與售電側開放等改革成為熱點;四是電力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加快,電價制度更加靈活;五是更注重可再生能源開發與應用;六是注重頂層設計與企業共識相結合。
(作者為華北電力大學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能源與電力經濟、能源安全。)
作者:劉喜梅 來源:社科研院能源觀察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