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及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了工業和農業文明,也帶來了對能源和環境的巨大壓力。找到一整套可使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理想能源解決方案,已成為全人類共識。
有研究判斷,中國的“霧霾”主要由全國70萬小型鍋爐每年18億噸散煤燃燒供熱造成。散煤鍋爐不僅燃煤效率遠低于大型煤電企業,燃煤排放也未經嚴格處理和污染控制,沒有系統的脫硫、脫硝、除塵,每噸散煤燃燒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是煤電的20倍。
光熱技術解決方案可使原本無法利用或利用價值不高的“棄風電”及“谷電”為治理“霧霾”作出重要貢獻;由于“谷電”能源成本低于天然氣30%以上,比煤改天然氣方案多出的設備投資可在3年內回收,無需政府補貼,無需關停現有小型工廠,造成大量失業,只需政府提供穩定的谷電價格(約0.3元)和低息貸款。據估算全國改造市場約7000億元。
在國家創新機制下,由“國家^****特聘專家”團隊,走一條與國外完全不同的技術創新路徑,則可以改變國內部分壟斷性能源企業寧可購買國外落后的“成熟”技術,而不愿嘗試中國自主創新技術的尷尬局面。
這一理想能源解決方案,基本無需進口國外關鍵生產設備及關鍵材料;這一綠色產業的大規模興起,可通過現有行業廣泛協作完成;同時會填補未來由于房地產業及機械加工產業下滑造成的需求空缺,持續拉動中國的基礎設施制造業。
筆者認為,當前,國家應從戰略高度出發布局理想能源解決方案,鼓勵、支持和保護國內自主原始創新技術,通過頂層設計,采取有效政策。相信經過不懈地創新努力下,中國一定會在這一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作者為材料物理科學家、國家^****特聘專家)
作者:項曉東 來源:中青在線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