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意外,2017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將可能延續以往節奏,進行適當下調。然而,這一新政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電價作何變化,決定著各個企業的戰略部署、日常生產、銷售安排。電價下調的幅度、執行的具體時間,都是人們最為關注的。據記者掌握的消息,部分企業希望說服有關部門不要大幅降價,并將調價的時間點延遲到明年年中。
企業擔憂
一位光伏浙商高層就上述網傳的征求意見稿感到十分擔憂。以0.98元、0.88元和0.80元等現有的三類地區光伏標桿電價來看,假設明年的新能源光伏標桿電價降至意見稿中的“0.75元、0.65元和0.55元”,下調幅度將高達23.46%、26.13%和31.25%,超越了2016年的調價幅度。而一旦實現上述最高31%的電價調整,并不利于企業的有序發展。
1年以來,光伏產品價格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雖然2016年上半年市場需求火爆,很多公司已經無組件可買,但第三季度市場一落千丈,不少電站投資商早已不再搶貨,而是等著價格的繼續下探。現在,整個市場確有回調,但相比今年最好時期,各路組件產品的報價都跌去了30%以上。組件一旦下跌,電池、硅片及多晶硅、周邊配件價格也會隨時變動,整個產業鏈所承受的壓力極大。電價若再下滑,那么組件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價格可能繼續一蹶不振。
假設網傳征求意見稿屬實,那么國家提出如此高幅度的下調意見,可能與光伏“領跑者”示范基地的競標有一定關系。以內蒙古包頭領跑者項目為例,在幾十份的報價中,昌盛日電、華電等兩家企業的報價令人吃驚,達到了0.52元/千瓦時的“史上最低價”。
讓人意外的是,0.5元~0.6元的公司多達10家以上,其中不乏國內大牌。北方聯合電力的報價是0.53元,英利、常州天合和山西漳澤、中民新能、深圳能源也報出了0.56元的較低價格,中節能為0.58元,正泰、東方日升及特變電工、阿特斯太陽能的競標價都放至了0.59元。雖然此前協鑫新能源的0.61元/千瓦時競標山西陽泉領跑者項目之后,人們猜測包頭項目將會有更多低價產生,但是打到0.52元的這一新低價格仍始料未及。
但“領跑者”示范基地的競標,只是全國光伏電站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地區依然要靠著國家確定的補貼和標桿電價來執行。
“下調標桿電價是理所應當的,這是國家發改委依據電價退坡政策而執行的,最終達到不給企業發出補貼、使光伏能平價上網的目的。但是調價可能需要依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現有困難及電站建設目標、上網并網、限電等多重因素制定合理的價格。國家發改委征求各方意見,也是出于此因。”前述浙商高層說道。
記者了解到,部分與會人士除了希望電價降幅不要太大之外,也請國家發改委修改調整的時間點,“如從以往準備調整的2017年1月,改為2017年6月底,因為如果是從2017年1月執行新的電價,意味著今年7月開始的新電價政策也僅有半年有效期而已,給電站建設參與各方的時間不足,更重要的是使得電站的回報率短期內繼續走低。”
分布式可能降補
新的標桿電價意見稿中還提及,屋頂分布式“自發自用余量上網”和“全部自發自用”的補貼也可能變為:一類地區0.2元,二類地區0.25元,三類地區0.3元,而現定價格則是0.42元。
某分布式項目管理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分布式降補是肯定的事,不然大家都不干地面電站,干分布式去了。雖然說,穩定現有的0.42元補貼也意味著企業本身的經營收入、利潤獲得保障,但遠期看仍不符合行業創新降本、最終實現平價上網的這一原則。只是,分布式降多少,主管部門還需商榷。”
17日還有消息傳出,國網明確,2015年3月以后投產并網的非自然人分布式項目,國網將暫停墊付0.42元/千瓦時的可再生能源補助資金,并按照(第六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制管理。前述分布式項目管理者說,“實際上,以往對于非自然人的分布式項目,在補貼目錄出來前電網公司也不會墊付,這次只是明文規定了而已。”
暫停補貼的消息尚未得到國家電網的確認,不過此前《國家電網公司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補助資金管理有關意見的通知》中就寫道,“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全電量補貼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支付,由電網企業轉付。因此,假設暫停墊付政策屬實,確實與以往的國家電網通知有所不同。
航禹太陽能執行董事丁文磊也對記者說,國網若是真的暫停墊付,可能有幾個理由:第一,第六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是針對截至2015年2月的光伏項目,因此,2015年3月及以后的項目確實要等待被選入新目錄后再進行安排;第二,退坡機制一旦在分布式業務上推廣,0.42元的補貼也隨之消失。
當然,無論是分布式的0.42元每千瓦時這一補貼的降低,還是國網的暫停墊付,都要等待正式文件。
作者:王佑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