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6日召開的“光伏行業2016年發展回顧與2017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對外發布了《中國光伏行業發展路線圖(2016年版)》.
王勃華介紹,2016年光伏應用市場格局和結構發生了“雙變換”。首先,市場格局重心從西北部逐漸向中東部等地區轉移。2016年西北地區新增裝機9.74GW,占全國的28%;中東部的山東、河南、安徽、河北、江西、山西、浙江、湖北、江蘇9個省份新增裝機逾1GW.
其次,市場結構重心也隨之從地面電站向分布式轉移。2016年中國分布式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4.24GW,較2015年新增的1.39GW同比增長 200%。2016年8月以后,分布式每月并網量占比都在50%左右。其中浙江、山東、江蘇、廣東等沿海省份新增分布式居前,寧夏、山西等依托于扶貧電站的地區新增規模也較大。
競價上網是必然選擇
《路線圖》對2017年到2025年的光伏應用市場做了預測。
其中,2017年在保守的情況下,在普通項目(12.6GW)、領跑技術基地(5.5GW)、光伏扶貧 (4.81GW)、增補指標(10GW以上)、分布式光伏等多因素驅動下,光伏裝機增速將會加快,預計今年新增裝機逾20 GW;在樂觀的情況下,2017年新增裝機可能會達到30 GW。國內市場啟動將呈現先緊后松的態勢,前三季度緊,四季度市場較松。
對此,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研究員秦瀟則預測,預計今年上半年新增規模將會超過10GW.
從光伏電站市場結構來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2017年,隨著扶貧電站的建設,以及可能的電價政策調整利好分布式,分布式光伏裝機有望達到 6GW 以上,預計占比超過 20%
《路線圖》指出,考慮到光伏發電“十三五”規劃目標為累計裝機110-150GW, 且有電價下降、補貼延遲發放、棄光限電等問題,預計 2018-2020 年保守情況下國內市場規模在 10GW左右。2020年后,電改開始見成效, 光伏發電在部分地區具備競爭力的市場恢復到較高裝機水平,但受電力市場需求影響,光伏市場將處于相對平穩發展狀態。
從光伏電站系統的投資成本來看,2016 年,系統投資平均成本為7.3元/W 左右,到 2017年可下降至6.9元/W以下,到2020年可下降至 5.7 元 /W。如若能有效降低土地、電網接入以及項目前期開發費用等非技術成本, 至2020年電站系統投資可有望下降至5元/W 以下。
為了促使光伏行業更快地降低成本,邢毅騰表示,2017年要全面實施競爭方式配置資源。2016年主要在8個領跑者基地采用競價上網模式公開招標,平均每個項目比當地光伏標桿上網電價降了2毛錢,預計節省補貼15億元。 因此,“實行競價是必然選擇。”
邢翼騰對記者解釋,2016年并未對普通項目采取競價上網模式,今年將對普通項目也強制采取競價上網模式。
王勃華介紹,光伏組件價格下降將成為主旋律,近期已有大企業以2.9元/瓦的價格成交。成本將快速下降,多家企業預計今年可下降至0.3美元/瓦以下,關鍵在于金剛線切硅片+黑硅制絨能否規模化應用。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處長王威偉介紹,下一步將在園區中大力推動光伏應用,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要求非水可再生能源用電量不低于1%。
同時,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一局處長劉宏波透露,2017年國開行金融扶持的重要領域是分布式光伏及“光伏+”應用、光伏領跑者示范基地、光伏扶貧、光伏發電走出去、新能源微電網、多能互補等。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