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VS特朗普
馬克龍計劃降低核能在發電領域當中的比例,為了順利實現這種轉型,發展太陽能、風電成為主要手段。而主要用于交通的石油,在這一調整環節,受沖擊的程度則不大。
但馬克龍主張發展電動車,這無疑對法國的石油消費造成不小的沖擊,因為在電力產業發達的法國,顯然有發展電動車的基礎。
此外,禁止開采頁巖氣,也充分彰顯了法國在去化石能源上的決心。據EIA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是除了波蘭以外,歐洲頁巖氣和頁巖油儲量最大的國家。法國的國土面積僅為美國的6%左右,而法國頁巖氣儲量相當于美國頁巖氣儲量的20%,其儲量密度比美國更高。
但天然氣和石油幾乎100%依靠進口的法國,對開采本國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卻并沒有表現出多大興趣。這似乎意味著化石能源產業在法國的發展已觸及到天花板。
而且在法國新一輪的工業進程中,似乎也沒有化石能源的份。
法國在2013年提出了“新工業法國”的戰略,力圖重振工業強國的雄風。
在這新一輪的工業浪潮中,法國明確提出通過數字技術改造實現工業生產的轉型升級,和以工業生產工具的現代化幫助企業轉變經營模式、組織模式、研發模式和商業模式,從而帶動經濟增長模式的變革。
顯然,這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并非圍繞工業規模的擴展,而是工業效率的提高。這樣一種趨勢下,法國版的“工業4.0”不僅難以帶動石油消費的提高,甚至可能進一步抑制石油之類化石能源的消費。
馬克龍所支持的法國《能源轉型法》頒布于2015年,其中就明確指定了降低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長期目標。
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來自法國的石油巨頭道達爾,其首席能源經濟學家Joel Couse近日對電動車的未來表現出了極為樂觀的看法。Joel Couse在紐約的彭博新能源財經大會(BNEF)上說到,電動汽車產銷量的增長使得燃油車的需求量到2030年便達到頂峰,屆時,電動車的銷量占比有望達到15%至30%,而燃油車的需求甚至將出現下滑趨勢。
法國作為歐洲經濟的領頭國家,這樣一種能源轉型極是否在暗示,化石能源產業在歐洲的衰退?
但與此同時,還需要注意到的是,在大西洋彼岸的總統特朗普,對化石能源卻沒有這么悲觀。甚至有消息稱,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美國媒體《赫芬頓郵報》于5月3日在其網站刊登頭條文章“消息人士:特朗普臨近退出氣候協定”。文章引用知情人士消息稱,“特朗普總統或最早在下周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法國新總統馬克龍在競選時還表示,將勸說特朗普延續巴黎協議。
可以看出的是,在OECD國家內部,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能源觀的博弈。法國人似乎傾向于相信:少一點石油煤炭,我們也能過得很好;而特朗普又在向人們宣稱,石油、煤炭很好,要為化石能源發展掃清障礙。
雖然法國國力不及美國,但其工業、經濟水平同樣走在世界前列,若其能源轉型進展順利,無疑會為其他有意向能源轉型的國家提供參考。兩種能源思潮接下來誰勝誰負,對世界石油工業的走向,將有著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