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成績雖然十分亮眼,但是部分地區棄光限電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光伏非技術成本居高不下,補貼拖欠缺口越來越大,不僅影響光伏平價上網進程,而且還將制約光伏高質量發展。
基于此,國家能源局在近日發布的《2018年市場監管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中指出,加強監管能力建設,組織開展清潔能源消納重點綜合監管。全面評價各地光伏發電基本情況,突出重點問題和重點項目,對光伏發電項目并網接入情況、相關價格及收費政策執行情況、電費結算及補貼支付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推動光伏發電各項政策有效落實,規范光伏發電市場秩序,促進光伏行業健康發展。
進一步促進光伏消納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能源局之所以把消納作為今年光伏市場監管工作的重點,其主要目的還是保障光伏裝機后的正常發電,發揮它最大的效用,只有這樣,光伏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才能實現。
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棄光電量73億千瓦時,棄光率同比下降4.3%,棄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肅,其中,新疆(不含兵團)棄光電量28.2億千瓦時,棄光率22%,同比下降9.3%;甘肅棄光電量18.5億千瓦時,棄光率20%,同比下降9.8%。盡管如此,西北地區棄光限電形勢仍需改善!
國網能源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閆湖告訴記者,近年來,一些地方棄光限電問題之所以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長期以來我國電力按省域平衡,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以就地消納為主,缺乏跨省跨區消納政策和電價機制。目前,完善省際間輔助服務補償和交易機制,放開用戶和售電企業的省外購電權,建立“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模式的全國電力市場體系,通過市場競爭促進光伏消納顯得尤為重要。
去年,我國整體的棄光率之所以會進一步降低,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電力需求的增長、新建規模的區域轉移、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助力及電改的作用。其中,電改對光伏消納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通過電改,2017年,中國八大電力現貨市場的風電和光伏電力交易總量為5.7億千瓦時,其中80%發生在甘肅和新疆。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交易中心副主任李宏杰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把囤積在疆內富余的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送出去,2016年6月,新疆電力公司啟動“電力援疆+市場化”跨區域送電工作,與7個省(市)簽訂電力援疆協議,當年完成援疆外送電量超過25億千瓦時,使得2016年新疆棄光率平均下降了近15%。
為此,《要點》提出,大力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不斷完善電力市場規則和辦法,促進并規范開展電力中長期市場化交易。積極推動跨省跨區電力市場化交易,
推動跨省跨區交易與各地交易在規則、品種、時序等方面融合,進一步促進發電權交易,加強市場交易行為監管,提高市場化交易電量比重。很顯然,這將進一步促進光伏消納,降低光伏棄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