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2018年已經過了1/4,不禁感慨歲月如梭。回顧2018年第一季度光伏產業的發展,以下這些關鍵詞很大可能引導2018年中國光伏市場接下來的走向。
“領跑者時代”,實力民企蘊藏無限潛力
2018年第一季度對行業影響最大的事件就是第三批領跑者,面對國企央企出乎意料的蜂擁殺入和爆出的驚人低價,民企很難”硬剛”得起,僅融資成本一項就猶如一把克摩達利斯之劍。然而深諳韜光養晦之道的實力民企如晶科電力,在這一輪競爭中也表現出其蘊藏著的巨大實力與無限潛力。
“半片技術”,或是根治低價的”解藥”
單晶早已在去年賺取了大量”眼球”,而前不久業內爆出的0.32元中標價格一度讓很多人樂觀不起來。如何能加量不加價,如何能把環境負因素對于發電量影響降到最低,畢竟成本和實際發電量才是王道。業內人士分析,半片技術,無疑是一劑解藥。有句話叫“告別單身吧,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快樂可以增加一倍,痛苦可以減少一半”,半片,同理。
“戶用火爆”,品牌是收益率的保證
光伏這個行業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會,奇詭的是,無論是怎樣的會,都常常能爆滿。很多人不論之前做什么的,都急吼吼地沖入戶用這個市場,有的在這個市場轉眼就損失慘重。在這種深深的焦慮與變數中,要了解,第一,只有好的品牌才是收益率的保證,如果不知道怎么選,就隨主流,畢竟選的人最多的,一定有些道理;第二,世界上沒有一夜致富的,光伏更不是,否則結局不過是被”割韭菜”。
“能源服務”,專業的第三方運維服務必不可少
狹義的能源服務指的是電站設計服務、工程EPC服務、融資服務、運維服務。未來,電站投資或許將面臨的是投資效率的挑戰,而不是投資率的挑戰。當增長動力來自于投資資本收益率的時候,就催生了專業的第三方能源服務。技術能力、專業度獨樹一幟,有很好資本使用效率的能源服務企業,才能提升電站全生命周期的全要素生產率。當然,如果發電企業只將電站數據交予一個互聯網公司監測和分析,而他沒有能力給你解讀、說明數據代表的意義,以及給你處方告訴你該怎么治療,那就是毫無意義的。第三方運維才將是行業大勢所勢,并且要慎選服務供應商。
“產能競賽”,用戶或將”漁翁得利”
2017年開始的產能擴張似乎沒有停歇,反倒是愈演愈烈,擴產的規模也是一個比一個驚人。難道這個行業真是陷入了”不動等死,動找死”的死胡同了嗎?旁觀互聯網產業,阿里、騰訊兩大巨頭圈地運動也似乎印證著這一魔咒。但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或許就將是件“漁翁得利”的大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