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地方探索擴大兩部制執行范圍,例如江蘇去年已明確,315千伏安及以上商業用戶可自愿選擇兩部制峰谷分時電價,或繼續執行原有的一般工商業及其他電價。
此次通知也提出,逐步實現符合變壓器容量要求的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選擇執行大工業兩部制電價。
林伯強表示,相比于大工業企業來說,一般工商業企業符合兩部制電價大容量標準的數量相對較少,效果可能會沒有大工業電價那么明顯,但是對符合變壓器容量要求的一般工商業企業來說,將能夠享受到電價降低的利好。
此外,通知還提出,全面清理規范電網企業在輸配電價之外的收費項目。重點清理規范產業園區、商業綜合體等經營者向轉供電用戶在國家規定銷售電價之外收取的各類加價。
對此,林伯強認為,產業園區等經營者附加在電價中的額外費用名目眾多且零散,對此條政策盡快落實,有助于清理各類不合理收費項目。
此外,通知還明確,產業園區經營的園區內電網,可自愿選擇移交電網企業直接供電或改制為增量配電網。
實際上,目前多地正積極推進增量配電網試點,這將成為降低終端用戶用電成本的重要舉措。在業內看來,上述園區內電網可改制的措施給大量園區通過開展增量配電業務來實現“正規化”提供了一條路徑。
以往,我國工商業用戶承擔了對居民和農業的交叉補貼。政策性補貼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電力價格的形成機制,使電價不能合理反映成本。從我國一般工商業電價水平來看,普遍高于農業電價、居民電價和大工業電價。按張滿英的介紹,全國平均銷售電價的水平是每千瓦時(每度)0.65元,其中居民電價0.55元/千瓦時,農業電價0.48元/千瓦時,大工業電價0.64元/千瓦時,一般工商業電價0.80元/千瓦時,一般工商業電價是這四類里面最高的。
如今,出臺工商業電價改革這樣的政策利好對企業的影響不言而喻。以此前市場化交易對大工業電價起到的降費作用作為參考案例:遼寧營口忠旺鋁業2017年使用電量60億千瓦時,全部參與了市場化交易,每千瓦時電價降低8分錢,加上輸配電價改革降低1.7分錢,企業用電成本一舉降低5.8億元。可以想見,一般工商業電價降低同樣能有效促進“降成本”。
近年來,為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國家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推進輸配電價改革、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取消和降低通過電價征收的基金及附加、完善兩部制電價執行方式、取消中小化肥電價優惠等。這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張滿英表示,2015年以來,緊緊牽住“降成本”這個牛鼻子,多措并舉,綜合施策,累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327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