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爆料稱,在某個基地中標條件中規定必須要求業主采用某種技術,業主在招標文件的制作過程中,會要求有某個組件制造商或者電池生產商進行背書,先拿到項目再說,但最終是否會采用該技術不得而知。這引起國內一些組件商的不滿,但由于擔心未來自己的產品在業主招標中會受到不公正待遇,且礙于和業主之間的合作關系,并無企業公開站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
“現在價格戰已經到非光伏成本了。”一位EPC企業負責人表示,“度電成本降到0.44元/kWh,離脫硫煤標桿電價水平越來越近。除了組件、支架、逆變器外,還有鋼架和玻璃。但一些鋼架可能就來源于小型鋼廠,為了防銹,有些鋼架表面被要求電鍍鋅,但是厚度都是可以作文章,比如電鍍10絲(厚度單位)和5絲,價格差距就上千元。”
價格戰、跑馬圈地,這一系列行業亂象的背后不僅是中國光伏市場畸形商業氛圍的縮影,更重要的是,上述項目在集中式電站進入后半場之際,能否確保企業盈利。而這,幾乎是當下所有研究者的質疑,以及困擾所有從業者的心結。
盈利懸疑
央企低價投標引發業界嘩然。如此低的電價能否實現盈利?是否就此拉低光伏上網電價?后續領跑基地的電價是否會越來越低?
以此輪勢頭猛進的國電投集團為例。雄心勃勃攬下白城基地大安市樂勝鄉子午山村南側區塊與鎮賁縣建坪鄉100MW項目的國電投集團,分別報出了0.42元/kWh、0.43元/kWh的次低報價。
對未來項目盈利情況持樂觀態度的國電投集團,同時也競標了渭南領跑者等5個基地,其中,位于澄城縣和合陽縣的5個項目均為最低報價。
一般來講,領跑者計劃的好處是整個流程操作比較規范,整個邊界條件也很清晰,土地的租金和稅費、電網的接入等在普通電站中老大難的問題相對比較明確。事實上,這也是申請第三期領跑者基地所必須具備的條件,譬如之前的棄光率,土地質量等,同時優先保障電力接入,明確土地稅費和租金等等。
且根據渭南市政府相關文件顯示,領跑者要求電網企業允諾支持示范項目限電不超過5%。當地外圍防護綠化、供水供電、污水處理等設施由當地政府建設,無需企業分攤,各單項目實際已留出盈利空間。
“領跑者”投資方正在與組件公司簽訂供貨合同,不過由于工程剛剛啟動,目前尚無法確定未來總投資具體多少。但據此前報道,國電投已與晶科、隆基、億晶光電等供應商簽訂了供貨合同,僅組件的供貨量大約有3.4GW。
公開招標信息顯示,國電投所有組件均采用了N型單晶雙面電池技術,根據第三方檢測機構TUVNORD的數據顯示,相比P型單面組件,N型單晶雙面電池組件技術將會使成本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這也為國電投的項目收益提供了一定的空間。而國電投中標的大安市樂勝鄉子午山村南側區塊與鎮賁縣建坪鄉的項目均采用了N型單晶雙面370Wp組件。邊界條件容易確定,企業對于自身的成本也就更加明晰。此外,此次領跑者中普遍采用的單晶PERC技術雖然使得EPC投資(主要是組件成本)增加5%,但也使得發電量增加20%,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7%上下,收益率進一步增高,投資價值上升。加上合同量有保證,公司實現微利當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