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9年到現在我們國家陸續制定了2015年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發展目標,從現狀上來看,到去年年底可再生能源達到了5.3億噸標煤,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0.1%,這個數量超過了“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規劃中提出了11.6%的目標,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十三五”規劃的占比目標和總量的目標能夠提前實現。從可再生能源發
西北地區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在初期和成長階段,應該說資源條件豐富的西北地區是發展的主力,盡管我們說西北地區風光限電比較嚴重,但非水電消納比重在全國占比最高。從長期發展戰略上來看,西北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去年國家提出來《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提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2030年占比20%,2050年占比50%。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即使是這樣,2050年非化石情景中也只是達到了47%,離50%還有一定的距離。在既定的情景下,風光的裝機量超過15億千瓦的水平,到2050年才能夠實現既定的目標。2017版的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中的能流圖,這個是2050年的能量圖,我們的能源結構按照這個情景分析,可以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對于西北地區2030年預期的發電量是1.4萬億千萬時,可再生能源即使在既定政策的情景也要占據一半的水平。2050年全部發電量西北地區達到1.7到2.3萬億千瓦時的水平,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據的比例接近80%。所以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


近期首要解決西北地區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后期才會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從今年的情況上來看,風電的監測預警2018年發布的結果,新疆、甘肅仍是紅色預警區,尤其是寧夏從2016年的紅色直接減為綠色,還是有很大的顯著變化。光伏發電今年上半年的市場監測評價結果,新疆、隴西是紅色,所以解決消納問題是首要的任務。提升可再生能源能源在西北地區的利用性是非常重要的,西北地區風光資源豐富,我們不考慮棄風棄光限量的情況下,其他地區煤電價格比較低,在推進市場化的方面,風光需要跟非常便宜的電力相比,這樣可能對于實現平價上網,在西北地區雖然有天然的太陽能和風能的資源優勢,但挑戰仍然還是非常大的。我們對2020年的補貼做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西北地區仍然是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高于大部分地區的水平。
最后我簡單說一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與儲能。考慮了多種的儲能因素,以及未來的儲能成本的預期,最后得出來儲能容量和電量分年度的預期,在具體的支持政策方面,儲能提升經濟性、降低成本方面,行業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本文轉載于儲能網,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在首屆全國發電側儲能技術及應用高層研討會上的演講。
作者: 來源:儲能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