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 本人跟超級電容還有一些淵源,2013 年 5 月 21 日,Elon 在 Twitter 上透露他本人是超級電容的粉絲,曾打算在斯坦福大學攻讀超級電容方向的博士學位。
事實上,超級電容對現有電動汽車性能的改進并不復雜,智能電動汽車從業者、Model X/3 車主 @硬哥介紹了超級電容的特性。
超級電容就相當于電力系統中的高速緩存。這樣動能回收時發的電可以存在電容中而不是充進電池,急加速時電容和電池同時供電可以爆發更高功率,低溫時不必加熱電池就能保證加速和回收功率,高溫時也避免了電池大功率充放電,有效延長電池壽命。可以回避掉很多鋰電池的固有缺陷,產生質的提升。
蔚來電源管理副總裁沈斐博士也給出了特斯拉 + Maxwell 的思路:把超級電容和電池并聯起來用,急加速急減速用超級電容,電池輸出平均功率,可以稱之為電動汽車的新混動技術。
可以這樣理解,理論上超級電容與現有三電技術結合帶來的優勢是多維度的,至于理論下的工程挑戰,只有特斯拉和 Maxwell 團隊知道。
整合
為什么要對特斯拉將 Maxwell 的技術在短期內產品化持樂觀態度?
下面是特斯拉的并購公司一覽。
2015 年收購 Riviera Tool 后,特斯拉直接接管了 Riviera,并將團隊更名為 Tesla Tool & Die。
2016 年收購 Solarcity 兩個季度內,Solarcity 原有銷售組織被大幅裁撤、北美特斯拉商店布置能源產品展臺,Elon Musk 的表弟、Solarcity CEO Lyndon Rive 和 CTO Peter Rive 先后離職,Solarcity 虧損迅速收窄。
2017 年收購 Grohmann Engineering 后,特斯拉 CTO JB Straubel 接管了團隊,特斯拉德國高度自動化工廠成立。特斯拉迅速解除了 Grohmann Engineering 與戴姆勒、寶馬、沃爾沃和博世等的合作關系,以專注解決 Model 3 制造機器人的需求。所謂“Model 3 量產機器制造在特斯拉全自動化工廠中有著絕對的優先權。”
我想說的是,對于被收購的公司,特斯拉歷來會進行強勢直接的干預,讓合并后的兩家公司在業務層面的對接融合迅速推進下去。
今天的 Maxwell 同樣如此,考慮到收購已經得到了 Maxwell 董事會的批準,Maxwell 此前在汽車行業的合作伙伴吉利、沃爾沃、通用和蘭博基尼應該會在未來兩個季度內收到合作終止的文件。
為了下一個十年
在特斯拉的產品線中,新 Roadster 的百公里加速已經做到了 1.9s,即便是 Model S P100D 這一三年前發布的車型,百公里加速也做到了 2.5s,再從電池壽命的角度,即便特斯拉 18650 電池循環次數僅為 600-700 次,但通過增大電池組規格,特斯拉成功降低了電池充放次數,進而基本規避了電池壽命衰減問題。
考慮到 2170 電池更強的大功率充放電素質和高達 1200 次的循環次數,可以這么說,特斯拉已經解決了純電動乘用車領域的大功率充放電和電池壽命問題。那么收購 Maxwell 的意義在哪里呢?
首先,Maxwell 的技術前瞻性指引中提出了高達 500 Wh/kg 的實現路徑,這是純電動車領域未來十年的星辰大海。翻倍的能量密度加上電池組平鋪于底盤的工程設計,有機會讓未來的純電動車整備質量顯著低于同級別燃油車型,同時安全性又遠高于后者。此外,更低的整備質量是實現更低的能耗、更長的續航里程的基礎條件。
其次,在特斯拉其他產品線中,比如即將發布的純電動皮卡、即將投產的純電動半掛 Semi Truck,對瞬時充放電的功率之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貨運物流場景下的半掛車隊對續航里程、電池續航壽命的要求也要高于乘用車。
在特斯拉能源產品線中,由儲能設備 PowerPack 和太陽能電池板組成的商業及公用事業能源產品組合,同樣對瞬時大功率充放電有著很高的要求。
最后,Elon 說過他的夢想是推動所有交通工具實現電動化。今天在乘用車領域,豪華車型已經能夠 KO 同級別燃油車,但這只是第一步,下一個十年,特斯拉還要推出很多細分市場的產品改變游戲規則。
收購 Maxwell,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