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銷售額預計是2018年的3倍以上。”山東鄒平方霖鋁業公司負責人王琦透露,通過將鋁材加工成多種時髦家具,遠銷到東南亞,未來前景廣闊。同樣在鄒平,創新集團給知名手機廠商提供手機殼材料,給汽車巨頭提供輪轂,給高速列車提供內部材料,日子也過得有聲有色。
鋁業是中國產能過剩的重災區,作為世界重要鋁業生產基地的鄒平也曾經歷陣痛,而如今正獲新生。這背后的秘密就是提高科技含量,實現向鋁業高端攀升。目前,鄒平涉鋁企業先后獲批成立多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擁有專職科研人員300余人,并與20余所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人才技術正支撐企業做大做強。
“只有落后的產能,沒有落后的產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李燕說,“傳統優勢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升級,將釋放出新的發展潛能。”
新動能日漸成形
在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生物醫藥園內的一棟四層大廈內,精密儀器高效有序運轉,56歲的毛慧華和諸多科研人員不時忙碌地穿梭其間。
2009年,毛慧華與她的“海歸團隊”創辦了這家名為康希諾的生物股份公司。10年間,憑借自身的過硬科研實力,加之天津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由幾人的創業團隊壯大為300余人的創新型疫苗研發及生產企業,并已被評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承擔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近年來,天津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康希諾、丹娜生物等一批新興企業發展迅速。“天津現已發展形成以現代中藥為中心,化學藥、生物藥兩翼協同的大生物醫藥體系。”天津市統計局副局長褚麗萍介紹,2018年,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0%。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發現,真刀真槍加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是各傳統產業大省的共同動作。內蒙古開啟擺脫“一煤獨大”轉型升級之路,明確形成能源、化工、冶金建材、高新技術、裝備制造和農畜產品加工六大特色支柱產業;作為國家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山東確立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等5大新興產業及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等5大優勢產業。
在山東傳統工業重鎮淄博,總投資11億元的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醫學影像產品產業化項目和生物制藥裝備項目”正加緊建設,預計建成后每年可帶動產值15億元。
“新動能支撐作用不斷加大,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7%,明顯高于6.2%的整體工業增速。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達到8.1%,也高于6.2%的整體工業增速,這些都是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成效。”1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出席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時如此講到。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仁虎 張云龍 安路蒙 李鯤 席敏 宮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