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能源局發布2018年度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結果,3個省為紅色,8個省和地方為橙色。
監測評價對象為普通光伏電站和領跑基地項目,不含光伏扶貧村級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系統。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工作按省級行政區域開展,采取分析全省統計資料和抽樣調查光伏發電企業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存在多個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資源區的省級行政區域,按資源區分別進行評價。
評價體系由競爭力和風險兩類評價指標組成,競爭力評價指標包括土地條件、地方政府服務、電網企業服務、國家度電補貼強度等六項,風險評價指標包括棄光程度、市場消納風險和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落實程度等三項。
評價結果為紅色的地區,除國家已明確的特高壓外送通道配套建設的新能源基地,原則上在發布監測評價結果的當年暫不下達其年度新增建設規模;除已納入以往年度建設規模且已開工建設的續建光伏項目,建議電網企業暫緩受理項目并網申請、企業謹慎投資。評價結果為橙色的地區,國家能源局在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提出有效措施保障改善市場環境的前提下,可視情況安排不超過50%的年度規劃指導規模。對于評價結果為綠色的地區,國家能源局將按規劃保障其光伏電站開發規模并視情況予以適度支持,地方政府和企業可有序安排投資建設。
下圖是光伏發電量與總用電量各省對比,可以看到,用電量大,光伏安裝量少的省份,大部分都是標綠色,只有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轄市,盡管光伏安裝量少,還是標橙色,主要原因可能土地條件有關,大城市是沒有大片土地來建設光伏電站的。
數字說明:
光伏安裝量以能源局公布為準,目前最新版本是2018年9月份的。
各省工商業分布式電站安裝潛力:
分布式工商業光伏項目,目前是投資收益最高,備受青睞。因為光伏發電和負荷用電相對同步,自發自用比例很高,在工商業電價相對較高的情況下,能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工商業屋頂面積相對較大,從幾百平方到幾萬平方都有,可以裝幾十千瓦到幾兆瓦,是閑置的一塊大資源,可進行開發利用,給企業多一條增收渠道,且光伏電站收益高,適合做投資。
如果只看發電和用電情況,下面這幾個省,工業用電體量巨大,按照歐洲發達國家的經驗,當光伏和發電超過總電網功率的6%時,就會影響電網的穩定運行,必須要加裝儲能裝置,因些按6%的最大安裝量,這幾個省分布式光伏裝機潛力如下:
廣東省經濟GDP排名全國第一,用電缺口達1954億千瓦時,到2018年第三季度為止,光伏安裝量只有494MW,如果按6%的份額,至少還可以安裝17.764GW,后續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廣東省沒有省級補貼,但佛山市和東莞市有市級補貼,深圳市也在準備出臺市級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