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對方優創創業的股東為吳建龍和胡愛,二者為夫妻關系,且吳建龍又是向日葵的實控人和控股股東,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圖片來源:天眼查
向日葵出售優創光能給控股股東,實質上為公司資產左手倒右手的戲碼,其中是否涉及利益輸送值得商榷。
轉型醫藥“折戟”
眼看光伏行業逐漸日薄西山,向日葵開始打起了醫藥的主意。不過,屋漏偏逢連夜雨,1月29日,向日葵發行股份收購貝得藥業事項未獲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
。
公告顯示,向日葵同時提出并購貝得藥業跟出售優創光能,而公司正式提出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是在2018年8月31日。根據預案,向日葵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貝得藥業100%股權。
貝得藥業成立于2004年,主要生產銷售醫藥原料藥、制劑及醫藥中間體等產品,由紹興向日葵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向日葵投資”)全資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向日葵投資的兩大股東胡愛(持股99%)、吳靈珂(持股1%)分別為吳建龍的妻子和兒子,而吳建龍為向日葵的實際控制人。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公告顯示,2016年-2018年6月,貝得藥業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2792.76萬元、2533.55 萬元、1507.86萬元。此次交易作價7.51億元,貝得藥業的股東全部權益賬面價值2.87億元,增值161.38%。
而吳建龍控制的另一家公司優創材料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貝得藥業總資產50890.24萬元,凈資產-1775.26萬元,2014年實現凈利潤1673.98萬元。
圖片來源:優創材料招股書
2014年時,貝得藥業還資不抵債,可不到四年,其資產評估值居然高達7.51億元,貝得藥業價值增速快的讓人瞠目結舌。
向日葵表示,作為實控人旗下優質的醫藥行業資產,貝得藥業將為公司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平滑光伏行業波動對公司帶來的影響,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若交易完成,向日葵將實現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和醫藥雙主業發展。
不幸的是,經過長達半年多的準備,向日葵并購貝得藥業折戟,公司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光伏標簽“名存實亡”
2019年2月19日,向日葵發布最新的業績公告顯示,由于報告期內出售優創光能等公司資產,導致公司2018年期末總資產同比下降45.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同比下降84.04%。
財經網注意到,剝離了優創光能,向日葵主打的光伏標簽似乎名存實亡,與同行相比競爭力或將更弱。
2018年中報顯示,對向日葵凈利潤影響達10%以上的公司共有5家,除了優創光能主營多晶硅太陽能硅片的生產,其他多為咨詢、服務或太陽能電池組件的銷售和安裝類公司。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財經網了解到,光伏發電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主要分為晶硅、硅片、電池片以及電池組件。而從上游到下游的產業鏈中,隨著生產的技術門檻越來越低,公司數量也越來越多。因此,上游企業不僅盈利能力優于下游,其競爭能力也優于下游。
除此之外,經歷了2018年的“寒冬”,2019年硅片的價格有所回升。也許,剝離優創光能并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1月30日,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顯示,保利協鑫宣布多晶硅片報價由2.05元/片提高到2.15元/片;中環股份也宣布將單晶硅片的售價由3.1元/片提高到3.25元/片,兩家均漲5%左右。
2月22日,國內光伏行業龍頭之一隆基股份也調整了硅片價格,該公司“單晶硅片P型M2 180μm厚度”型號硅片價格為3.15元,漲幅約3.28%。
出售資產致業績虧損,轉型醫藥尚未成功,如今的向日葵猶如一家“空殼”企業,未來公司將何去何從呢?
原標題:向日葵資本輸送失靈:轉型醫藥夢碎、光伏標簽“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