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有錢人”
施正榮出生于1963年2月10日,家鄉位于江蘇揚中一個名叫“太平”的小村莊,但由于剛剛經歷三年自然災害,太平村變得并不太平。這年2月10日,一位陳姓農婦生了一對雙胞胎。同時,鄰舍施家因生了個死胎,全家籠罩在一片愁云之中。
由于陳家已有一兒一女,無力再撫養兩個小孩,于是決定將雙胞胎中的弟弟,過繼給施家,取名施正榮。這樣的境遇讓他從小要強,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也成為光伏行業內諸多大佬中,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代表。
1988年,施正榮遠走澳大利亞,在新南威爾士大學留學,師從國際太陽能電池權威、2002年“The Right Livelihood”獎得主馬丁·格林教授。1991年,施正榮以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技術獲博士學位。后任該中心研究員,個人持有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發明專利。
2000年,施正榮下決心回國創業。他拎著小挎包和一臺筆記本電腦,帶著技術和4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在中國內地轉了七八個城市。每到一個城市,他都聲稱:給我800萬美元,我給你做一個世界第一大企業。
眾所周知,最終為豪言“買單”的是江蘇省無錫市。施正榮以40萬美元現金和價值160萬美元的技術參股,共占25%股份,日后轟動全球光伏產業的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5年,尚德在無錫市領導的幫助下完成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國有股獲益十幾倍后,相繼退出。12月,尚德電力成為中國大陸首家登陸紐交所的民營企業,融資4億美元,施正榮一下子成為了華爾街的寵兒,施正榮也以23億美元的身家,榮登中國新首富。
幾乎不可想象!曾經的鄉村青年,如今卻成了中國首富,如此反差,那還一種怎樣的心境?“就像成功人士說什么都是對的一樣”,施正榮被捧為財富神話。2007年,他被英國《衛報》評為“能夠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無錫尚德更被譽為“光伏界的微軟”。
尚德上市當天,施正榮對友人說過一句話:“從此以后,我再也不會去掙一分錢,我就花錢。”
財富無疑給了施正榮前所未有的自信,更放大了他的個性。在尚德成立的頭幾年,施正榮經常去生產車間,喜歡在食堂和工人吃飯,工資也只領該得的四分之一。2005年,尚德在紐交所上市之后,身價暴漲的施正榮似乎有些“不一樣了”。
他做了兩件事情:在上海成立“施氏家族慈善基金”,高調做公益;在無錫新區修建尚德電力總部,其中的一整面全球面積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幕墻,成為無錫市的標志性建筑物。
同行都感慨:“去了尚德才覺得自己是鄉鎮企業!倍斏械氯缛罩刑鞎r,這位海歸博士雇用6名保鏢24小時保障他和家人的安全。
為了參加達沃斯論壇,施正榮不惜斥資20萬美元包機前往。他與美國副總統戈爾共進過晚餐,與英國查爾斯王子談過合作。在他的車庫里,停放著近十輛豪車,包括三輛雷克薩斯,一輛寶馬,一輛奔馳S600,一輛頂級賓利,一輛路虎,一輛沃爾沃......見不同人時會開不同的車。
施正榮似乎也成了一個好面子的人。只要有一個老外在場,便要求高管們必須說英文,他偏愛那些“簡歷光鮮、有跨國公司背景和海外生活經驗的高管”。曾經一度木訥少言的“施博士”,也開始在各大論壇“指點江山”。
2008年底,因為海外市場需求量出現下滑苗頭,在一次新能源行業峰會上,主席臺上的施正榮指著諸多同行大佬和政府官員說:“你們回去要好好反省一下!
成為中國首富,成為“有錢人”后,施正榮似乎開始“變了”。
但了解他的人說,他留給自己的那一面沒有變,變的是給別人看的那一面。
數年后,當有媒體當面提到施博士面對財富的變化,這位曾經的“首富”再次重審:“我是一名技術型企業家,我一直認為財富只是一個人追求理想和事業的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