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發展目標
初夏時節的太湖之濱,鶯飛草長,涼風習習,令人心曠神怡。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呂山鄉雁陶村的一大片綠意盎然的濕地間,農婦劃著小舟在“光伏叢林”中捕撈已經進入成熟期的小龍蝦,旁邊的光伏大棚中,農民們培育的鐵皮石斛長勢喜人……
這就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創造性地打造的光伏農創小鎮項目,它實現了上部光伏發電和下部漁業養殖和經濟作物種植的結合,具有“一地兩用,農光互補”的特點,節約了土地,提高了單位面積土地經濟價值,同時將光伏電站投資運營商、政府、農民捆綁成為“命運共同體”,實現對傳統光伏電站的重新賦能,由此實現多方共贏。
未來還將建成600畝的生態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娛樂的光伏旅游景區,真正成為集光伏發電、漁業養殖、智慧農業、園林景觀、文化旅游為一體的創新型光伏示范基地。
我國具有十分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熱應用市場,太陽能發電迅猛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0468萬千瓦,增長17.4%。
中國光伏產業領軍企業之一的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接受《中國報道》記者采訪時談到,過去十年來,在全球行業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光伏發電裝機成本已從原來的10萬元每千瓦降至3千元至4千元,并連續3年占到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當前光伏發電具備足夠的成本優勢,以輸出的等效能量計算,光伏發電成本在很多國家已經低于傳統能源,且發電全過程零污染、零排放,在我國光伏發電成本在部分地區也已等于或低于火電,具備了大規模應用的條件。
“目前世界上絕大部分光伏設備都是中國制造,中國光伏產業在全球光伏產業中占比已經超過七成。十多年前,我們剛進入高純晶硅領域時,生產的高純晶硅每噸售價為330萬元左右,而現在每噸只要六七萬元就能買到,高純晶硅產能已經位列全球前三。高純晶硅“中國造”已經完全可以替代進口產品。”劉漢元認為,加快推動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全面平價上網時代早日到來,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轉型升級,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是治理國內霧霾問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根本途徑和必由之路。
山東大學環境政治研究所副所長李昕蕾則認為,在當前全球治理面臨新冠疫情挑戰的背景下,世界各國應該將推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技術的開發、部署和整合的大規模投資作為各國政府刺激經濟計劃的核心部分,走向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中國更應該走在前面。
清潔能源的發展方向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普遍共識。地處西北的青海目前正積極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2019年,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2776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87.6%,新能源裝機首次超過水電裝機,率先實現高比例全清潔能源供電。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都對青海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提出了真知灼見,青海省政協主席多杰熱旦建議國家將青海省列為“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省”,大力支持青海光伏組件回收示范線落地,為全國其他地區光伏組件回收利用工作提供有益參考。全國政協委員張周平則建議擴大青海省內消納能力,盡快形成“風、光、水、熱”多能互補,外送通道暢通,內銷能力增強的格局,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和清潔能源發展樹立青海樣板。
日前,《甘肅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度實施方案》印發,提出穩步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有序發展水電,優化風能、太陽能開發布局,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等。
陜西省發改委最近印發的《陜西電網統調發電企業優先發電量計劃的通知》也明確提出,支持優先發電量指標替代交易。火電機組可以轉讓給風電、光伏發電、水電等清潔能源機組,不得逆向轉讓;并鼓勵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機組替代常規火電機組發電交易。
6月8日,海南省委書記、海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賜貴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提出海南的能源發展目標:到2030年,海南的PM2.5是個位數,不再銷售燃油汽車,到時候全島將使用清潔能源,成為清潔能源島……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開展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國各行業十四五規劃也在緊密開展之中。胡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及時調整并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清潔能源發展目標,無論從積極引導可再生能源產業健康發展,還是加快推動全球新一輪能源革命,從根本上破解霧霾問題,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變暖,都具有十分緊迫且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