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上午,紐約陽光刺眼,位于華爾街大道40號的特朗普大廈門前出現了一位憤怒的中國人。這位身穿藍色夾克的中年男子右手拿著一份當天剛印出來的報紙,左手對著鏡頭比了一個喝倒彩的手勢,報紙的頭版寫著:Trump Abandons Climate Pact(特朗普拋棄氣候協議)。這個人就是天合光能的創始人高紀凡。天合光能創始人高紀
03. 誰卡誰的脖子?
對于美國挑起的貿易戰,SEIA曾經發文批評美國政府瞎指揮,“由于錯誤引導的政策以及華盛頓方面的長期的不確定性,光伏行業的巨大的發展潛力受到嚴重阻礙”。
反觀中國,過去十幾年中國光伏產業頻頻遭遇關稅壁壘,但是每次都越挫越勇,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抗風險能力。回溯中國光伏行業的發展,以歐美雙反、“531新政”以及2019年國家能源局的平價上網通知,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1. 兩頭在外的時代(2012年之前):上游原材料依賴進口,下游組件絕大部分都用于出口,內需不足,缺乏核心技術。
2. 產業扶持:(2013年到2018年):發改委等部門陸續推出補貼政策,拉動內需,但是出現了一些結構性問題,比如財政補貼窟窿越來越大,出現騙補現象。
3. 補貼退坡:(2018年到2020年):2018年“531新政”降低了光伏的補貼標準,限制了補貼規模,行業裝機量出現間歇性回落,劣質產能被淘汰,加速了平價時代的到來。
4. 平價時代(2021年之后):憑借低成本和規模化創新優勢,目前中國光伏發電側已幾乎平價,部分地區已經低于傳統電價,競爭力優勢不斷凸顯。
目前,中國光伏行業已經完全具備上游高純度晶硅、中游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到光伏電站的建設以及運營的全產業鏈,并且具備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2019年,中國在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環節產量的全球占比分別提升至67%/97%/79%/71/59%,換句話說,中國的光伏產品已經遍布全球。
中國光伏產業各環節產品已遍布世界。數據來源:中信證券
根據麥肯錫2018年的報告,中國的光伏產業競爭力已經全面碾壓美國。尤其是過去5年,國家通過政策引導,企業通過技術研發,加上設備國產化率不斷提高,以及資本市場的支持,中國光伏的競爭力不斷提高,對海外市場波動的抗風險能力也不斷增強。
所以,當特朗普頻頻對中國光伏下手時,盡管它讓中國光伏對美出口減少了90%以上,但是并沒有對中國光伏產業構成真正的威脅。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2018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達到161億美元,同比增長10.9%,是雙反之后的最高水平,而前十大出口目的地中并沒有美國的身影。簡單來說,沒有美國,中國光伏行業不僅可以活下去,而且活得很精彩。
2020年,雖然受疫情的影響,中國光伏的裝機量仍然達到48.2GW,連續八年全球第一,同比增加了60%,光伏產品出口額達到197.5億美元,海外市場不斷擴大。在技術上,國內光伏的光電轉換效率不斷提升,組件和系統的成本不斷下降,全球光伏產業的主導地位難以撼動。
04. 尾聲
現在,難題拋給了拜登。
在光伏這個領域,美國落后得不止一個身位,拜登若想在承諾的期限內實現可再生能源野望,必然無法只靠自己。而目前全球市場上最高效、最經濟、最可靠的選擇,恰恰是被美國視為長期挑戰的中國。
上文所述的中美光伏差距,美國人顯然也門兒清。因此,自拜登提出發展光伏產業以來,反對黨的批評之聲不絕于耳:拜登無碳化電網建設的巨大需求,怕是請中國對手吃肉、給本土企業喝湯。
拜登就任一周前,連一向較為中立的彭博社也提出了質疑。在一篇題為《投身光伏的背陽面(The Dark Side of Going Solar)》的專欄文章中,主攻國家安全的作者發問:您的2萬億,究竟是會用來復興美國公司十年前的輝煌,還是忽略潛在的供應鏈風險而去買中國貨?
所以,拜登政府對能源新政的處理必須比市場預期的更傾向國內,才能反駁各界的詬病。
拜登的“氣候沙皇”在談及氣候計劃時強調兩點:
第一,制造業的工作要留給美國人。“(比如)在內華達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我們要確保是在美國制造、在美國購買,并由美國工人安裝的”;
第二,要為美國清潔能源企業投入研發資金。拜登在競選時承諾四年內將為美國投入三千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其中清潔能源就是重點領域之一,預計美國光伏企業的研發資金將翻番。
同時,美國外交風向標、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今年初受媒體采訪時,將中國定位為美國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美國不會(像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加征關稅,但會撬動歐洲和亞洲伙伴的杠桿應對中國問題。”
因此,中國光伏將要面對的既不是特朗普時代簡單粗暴的貿易壁壘,也不是大門敞開的遼闊市場,而是一塊遙遠的肥肉和一批即將被喂肥的美國企業競爭者。這批競爭者擁有豐厚的退稅補貼、研發支持和其他政策優勢,雖然市場仍向中國打開,但競爭極不對等,甚至已經取得的歐洲市場也有掉頭的可能。
所幸,中國光伏的這批企業,是從531政策后被淘洗出來的晉級選手,是在斷奶的窘境下依然打贏國際同行、成本上能與傳統發電一決高下的中流砥柱;美國光伏是挑戰也是機遇,這場賽跑從短線的貿易競爭變成了長線的實力角逐,更長的雪坡,必然也會以更豐盛的回饋犒賞最終勝利者。
『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羅松松 周雪玲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