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這個曾被視為與日月爭輝的明日之星,如今卻進入了漫長的寒冬,內憂外患不斷。國內目前1/3光伏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多家企業倒閉。以多晶硅為例,自2011年9月以來,國內80%中國企業已停產,影響波及整個行業超過500億投資,造成失業人數超過5000人。對于光伏業,有人認為前景光明,困難是暫時的,也有人持悲觀態度。以下是對光伏業的盤點。
1、中國光伏企業正面臨生死存亡時刻
浙一光伏公司老板墜亡 緣起資金鏈斷裂
8月3日,浙江誠興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誠興公司)總經理李飛從6樓跳下,經搶救無效死亡。坊間猜測,李總可能是遭遇資金鏈斷裂。據悉,李總是浦江人,1968年生,和家人關系非常好,出這樣的事情,大家都很意外。就誠興光伏財務狀況看,資金還是比較充裕的,公司訂單已經延續到9月份。
光伏一線企業全面巨虧
實際上,看一看在美國上市的眾多國內光伏企業發布的2012年度第一季度財報,就已經是哀聲一片了。受市場低迷態勢影響,這些產值與市值曾經高達百億的光伏企業,包括江西賽維、尚德電力、晶科能源、韓華新能源、英利綠色能源、昱輝光能、晶澳太陽能、常州天合光能、阿斯特太陽能和大全新能源,在境外上市光伏企業全部虧損。其中江西賽維虧損達1.85億美元,尚德電力虧損1.33億美元,晶科新能源虧損5660萬美元,韓華虧損4820萬美元,英利虧損4500萬美元,昱輝虧損4020萬美元,天合虧損2980萬美元,阿特斯虧損2130萬美元。
也就是說,上述10家光伏企業僅一季度就虧損了6.12億美元。
光伏企業營收榜
8月2日,一直深陷破產傳聞的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維)在上海清算交易所公布了上半年財報,其凈利潤虧損10.8億元,負債總額266.76億元,其中稅費返還高達3.55億元。
2、內憂不止 外患不絕
在幾年之前,光伏行業還是一個前景遠大的行業,深受所有行內與行外的人的青睞。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自2011年11月9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將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后,形勢便急轉直下。
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被美初裁存在傾銷 企業抱團應對美光伏雙反調查
美國商務部5月17日宣布,經初步裁定,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產商或出口商在美國銷售這種產品時存在傾銷行為,傾銷幅度達31.14%至249.96%。
美韓低價多晶硅沖擊光伏市場
據相關人士介紹,今年中國國內多晶硅產量約為10萬噸,但進口量就在8萬噸左右,進口占需求比將近50%。然而,美國和韓國等國家多晶硅生產企業憑借規模優勢,大肆甩貨,使得進口多晶硅的價格較國產多晶硅的價格低很多,而實際上多晶硅生產成本國內外相差無幾。
歐盟光伏企業提出反傾銷申訴
美國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裁決余音未了,歐盟市場緊隨其后。消息稱,歐盟25家企業已經“組團”對中國光伏產品提出反傾銷申訴。美國“雙反”的負面影響已開始發酵。
歐洲市場一直占據國內光伏產品出口的90%以上份額,此次反傾銷調查如果成行,必將成為國內已苦難深重的光伏企業新的“噩夢”。
4大光伏企業“萬人停工”被叫停
國內4大光伏企業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和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將于8月2日停工1小時,以抗議歐盟計劃向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
然而,這一預計超萬人的停工計劃最終未能成行。據知情人士透露,相關管理層在8月1日便叫停了上述企業的這一行動,同時表達了對“歐盟計劃向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一事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