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信部官方網站昨日發布消息稱,工信部已經組織起草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征求意見稿)》(下稱《條件》) 來改變中國光伏產業的混亂發展局面。
工信部說,《條件》是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而起草的。
多位業內專家曾向記者表示,中國光伏產業在過去幾年的瘋狂發展中,因過度的混亂而走到了今天哀鴻遍野的境地。
現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似乎已經到了不得不進行調整的時刻。工信部指出,《條件》自發布之日起實施,由工信部負責解釋,并根據行業發展情況和宏觀調控要求會同有關部門適時進行修訂。
《條件》主要分為生產布局與項目設立、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環境保護、質量管理以及監督與管理等方面。對原有和新建光伏制造企業做出要求,涉及光伏行業上游從硅錠生產、切片、電池生產到組件制造的部分,同時包括對薄膜光伏制造商的要求。
這意味著,今后有關部門對光伏制造企業的投資、土地供應、環評等監管將依據《條件》,不符合者將無法獲得出口退稅和國內應用扶持等政策的支持。
在項目設立方面,《條件》重申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對加強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等確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報行業主管部門及投資主管部門備案。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
在具體生產規模方面,《條件》要求多晶硅項目每期規模大于3000噸/年;硅錠年產能不低于1000噸;硅棒年產能不低于1000噸;硅片年產能不低于5000萬片等。申報符合規范名單時上一年實際產量不低于產能要求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