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石油市場供應過得到緩解,煤炭和可再生能源消費此消彼長,能源結構向更低碳的燃料轉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6年,全球能源需求大幅轉移到亞洲快速增長的發展經濟體,石油市場供應過剩問題得到緩解,煤炭使用量和可再生能源此消彼長,能源結構向更低碳的燃料轉型。
7月5日,已連續編制66年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7年)》(中文版)在北京發布。
2016年,全球的能源需求僅增長1%,連續第三年保持疲軟態勢,與去年持平。約為過去十年平均增長率的一半。能源需求約一半的增長量來自中國和印度。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占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3%,全球能源消費增長的27%。另外,中國連續第16年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能源市場,但增幅有所下滑。
全球石油用量增長強勁,增幅達1.6%,連續兩年高于2004-2013年平均增速,每天的用量增加160萬桶。
價格疲軟影響全球石油產量增長,2016年布倫特平均價格為每桶44美元,低于2015年的每桶52美元,刷新自2004年以來最低的年平均價格。
2016年全球僅增長石油產量40萬桶/天,同比增長0.5%,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增幅。
全球煤炭消費量連續兩年下滑,在一次能源產量中的占比滑落至28.1%,是2004年以來的最低占比。2017年4月,英國電力部門實現了首個“無煤炭”日。
煤炭仍是中國能源消費中的最主要燃料,占比為62%,但其產量下降7.9%,創下自1981年開始追蹤該數據以來最大年度降幅。
2016年,可再生能源創有史以來最大的年增加量,也是所有能源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但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僅為4%。可再生能源增長量的約1/3來自太陽能的增長量。同時,亞太地區超越歐洲和歐亞大陸成為可再生電力最大的生產地區。
核能部分,核電所有凈增長均來自中國,2016創2004年以來(相比于任一國家)的最大增量。
水電部分,水電產量2016年上升2.8%,增長量折合為2710萬噸油當量。最大減量來自委內瑞拉,折合減少320萬桶油當量。
2016年全球天然氣產量僅增長0.3%,除2008年金融危機外,這是34年以來產量增長最低的一年。
美國天然氣產量出現頁巖氣革命開始以來的首次下滑。澳大利亞新建液化氣設施投產,全球液化氣進/出口增長6.2%,未來三年內有望增長約30%。
作者:鄧雅蔓 韓沁珂 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