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是單質硅的一種形態。熔融的單質硅在過冷條件下凝固時,硅原子以金剛石晶格形態排列成許多晶核,如這些晶核長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則這些晶粒結合起來,就結晶成多晶硅。目前,多晶硅生產工藝分為三氯氫硅還原法與硅烷流化床法兩類,其中三氯氫硅法為目前主流生產技術,經過近年來相關技術的不斷提升,其產品質量逐漸向高品質方向發展。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2024年多晶硅行業投資環境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近兩年的市場快速擴張與產業結構調整,國內多晶硅新產能逐步釋放,產量也在穩步增長,發展到2019年,我國多晶硅產能已經達到45.5萬噸左右,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近20個百分點;從產量來看,也在2019年達到了約34萬噸以上,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近32個百分點。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多晶硅行業持續向好發展,且在未來仍有巨大市場潛力。
從產業集中度方面來看,在低成本和高質量的市場要求下,萬噸以下的落后小產能以及海外高成本舊產能將陸續被淘汰,龍頭持續加碼低成本產能擴產,市場份額將不斷向頭部企業集中。2019年中國多晶硅產量前五大生產企業分別為保利協鑫、通威永祥、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源、東方希望,其中保利協鑫所生產的多晶硅產量達7.7萬噸以上,較上一年相比增長了近25個百分點;通威永祥所生產的多晶硅產量達到6.6萬噸左右,與上一年相比更是增長了兩倍有余。由這些增長數據預測,發展在2020年,國內多晶硅行業的市場仍將進一步向龍頭企業聚集,排名前五的市場集中度將有望提升至80%左右。
從產業結構方面來看,隨著下游市場對單晶產品需求量的結構性上升,高品質單晶硅料的市場需求迅速提升,與需求的結構性變化相對應,多晶硅高品質硅料的市場供應也將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在此影響下,國內多晶硅制造企業一方面通過技術改造提升自產單晶用多晶硅料比例,另一方面通過新投高品質硅料產能以增加單晶用料的市場供應,這也進一步推動了國內多晶硅產品質量向高品質方向轉移。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就目前來看,我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國,但年產量仍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每年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海外市場進口,尤其是高純度多晶硅對外依賴程度巨大。未來隨著國內下游市場對產品需求量的結構性上升,我國多晶硅產品將逐漸向高品質方向遷移,本土企業也將進一步擴大市場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