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要求“兩個一體化”的總體要求包括:一是安全第一,綠色優先。堅守安全底線,在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優先考慮可再生能源電力開發消納,促進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二是保障消納,合理配比。客觀評估并發揮系統調節能力,因地制宜確定電源合理規模與配比,挖掘新能源消納能力,確保開發規模與消納能力匹配,
總體要求
“兩個一體化”的總體要求包括:
一是安全第一,綠色優先。堅守安全底線,在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優先考慮可再生能源電力開發消納,促進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
二是保障消納,合理配比。客觀評估并發揮系統調節能力,因地制宜確定電源合理規模與配比,挖掘新能源消納能力,確保開發規模與消納能力匹配,緩解棄電問題。
三是優先存量,優化增量。通過提高存量電源調節能力和清潔能源比例、輸電通道利用效率、電力需求響應能力,合理優化增量規模、結構與布局。
四是市場驅動,政策支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破除市場壁壘,依靠技術進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斷提升競爭力。
內涵和范疇
“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側重于電源基地開發,結合當地資源條件和能源特點,因地制宜采取風能、太陽能、水能、煤炭等多能源品種發電互相補充,并適度增加一定比例儲能,統籌各類電源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積極探索“風光儲一體化”,因地制宜開展“風光水儲一體化”,穩妥推進“風光火儲一體化”。
“源網荷儲一體化”側重于圍繞負荷需求開展,通過優化整合本地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要素,以儲能等先進技術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支撐,以安全、綠色、高效為目標,創新電力生產和消費模式,為構建源網荷高度融合的新一代電力系統探索發展路徑,實現源、網、荷、儲的深度協同,主要包括“區域(省)級源網荷儲一體化”“市(縣)級源網荷儲一體化”“園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 等具體模式。
分類建設
分類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建設
1、“風光火儲一體化”建設。
對于存量煤電發展為“一體化”項目,應結合送端新能源特性、受端系統條件和消納空間,研究論證消納近區風光電力、提升配套煤電調節性能、增加儲能設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鼓勵存量煤電機組通過靈活性改造提升調節能力,明確就近打捆新能源電力的“一體化”實施方案。
對于增量基地化開發外送“一體化”項目,按照國家及地方相關環保政策、生態紅線、水資源利用政策要求,以大型煤炭(或煤電)基地為基礎,優先匯集近區新能源電力,優化配套儲能規模,科學論證并嚴格控制煤電規模,明確風光火儲一體化實施方案。
對于增量就地開發消納“一體化”項目,在充分評估當地資源條件和消納能力的基礎上,優先利用近區新能源電力,充分發揮配套煤電和儲能設施調節能力,明確風光火儲一體化實施方案。
2、開展“風光水儲一體化”建設。
對于存量水電基地,結合送端水電出力特性、新能源特性、受端系統條件和消納空間,在保障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前提下,研究論證消納近區風光電力、增加儲能設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鼓勵存量水電機組通過龍頭電站建設優化出力特性,明確就近打捆新能源電力的“一體化”實施方案。
對于增量風光水儲一體化,按照國家及地方相關環保政策、生態紅線、水資源利用政策要求,嚴控中小水電建設規模,以西南水電基地為基礎,優先匯集近區新能源電力,優化配套儲能規模,因地制宜明確風光水儲一體化實施方案。
3、開展“風光儲一體化”建設。
對于存量新能源外送基地,結合新能源特性、受端系統條件和消納空間,研究論證增加儲能設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確實施方案。
對于增量風光儲一體化,積極探索以具備豐富新能源資源條件基地為基礎,優化配套儲能規模,充分發揮配套儲能設施的調峰、調頻作用,最小化風光儲綜合發電成本,提升價格競爭力,明確風光儲一體化實施方案。
分類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
1、開展“區域(省)級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
依托區域(省)級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電力中長期和現貨市場等市場體系建設,通過價格信號引導各類電源、電力用戶、儲能和虛擬電廠靈活調節、多向互動,推動建立可調負荷參與承擔輔助服務的市場交易機制,培育用戶負荷管理能力,提高用戶側調峰積極性。
以本地區電力安全、綠色、高效發展為導向,以解決電力供需矛盾為切入點,研究提出源網荷儲一體化實施的總體方案。
依托現代信息通訊及智能化技術,加強全網統一調度,研究建立源網荷儲靈活高效互動的電力運行與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區域電網的調節作用,落實各類電源、電力用戶、儲能、虛擬電廠參與市場的機制。
2、開展“市(縣)級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
在重點城市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堅強局部電網建設,梳理保障城市基本運轉的重要負荷,研究局部電網結構加強方案,提出本地保障電源方案以及自備應急電源配置方案。
結合清潔取暖和清潔能源消納工作開展市(縣)級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研究通過熱電聯產機組、新能源、靈活運行電熱負荷一體化運營方案,實現能源的安全高效清潔利用,達到多能互補效果。
3、開展“園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
在城市商業區、商業綜合體,依托光伏發電、并網型微電網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開展分布式發電與電動汽車靈活充放電相結合的園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
在工業負荷規模大、新能源資源條件好的地區,支持分布式電源開發建設和就近接入消納,結合增量配電網等工作,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綠色供電工業園區建設。
研究源、網、荷、儲的綜合優化配置方案,促進與多能互補示范園區、智慧綜合能源服務的融合發展,在經濟可行的條件下,提高自我平衡能力,減少對大電網調峰和容量備用需求。
作者: 來源:南度度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