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希望成為氫能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導者,并將在未來四年內致力于提高電解氫的產能。根據歐盟委員會(europeancommis-sion)的氫能戰略,歐盟計劃在2050年前建立一個數十億歐元的市場,提供100萬個就業崗位,并幫助一些難以脫碳的行業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德國的重工業企業對歐盟的做法表示歡迎,但環保人士和可再生能源
歐盟希望成為氫能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導者,并將在未來四年內致力于提高電解氫的產能。
根據歐盟委員會(europeancommis-sion)的氫能戰略,歐盟計劃在2050年前建立一個數十億歐元的市場,提供100萬個就業崗位,并幫助一些難以脫碳的行業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德國的重工業企業對歐盟的做法表示歡迎,但環保人士和可再生能源行業從業人員批評這份戰略內容與德國六月份公布的德國國家氫能戰略內容如出一轍。德國能源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表示:“當前的危機(指新冠疫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顯著推動歐洲轉型成為數字、可持續和氣候友好型技術的領先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歐盟委員會還公布了其綜合能源體系戰略,其中包括修訂能源稅指令,取消成員國的化石能源補貼等。
歐盟委員會的文件提出了一個三步走的計劃,首先是在2024年前建造足夠的電解槽,生產工業(鋼鐵、化工、煉油廠)使用的綠色氫氣;然后截至2030年,建立本地氫氣生產熱點(local hydrogen production hotspots),這些熱點將與所謂的“氫谷”(hydrogen valleys),即能源消費端的工業用戶和建筑相連接。隨著需求的不斷增長,這些熱點地區將被連接起來,共同打造歐洲大型氫能基礎設施的支柱。最后,清潔氫能技術將趨于成熟,并將在2030年至2050年間大規模應用于重工業。
歐盟的目標是,到2024年實現至少6吉瓦(GW)的可再生電解槽產能,可生產100萬噸可再生氫;到2030年產能達到40吉瓦,產量1000萬噸。德國的計劃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5GW。據歐盟委員會估算,到2050年,歐洲可再生能源氫的累計投資可能高達1800-4700億歐元。
為了支付所有費用,地處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建議采用碳差價合同招標制度(CCfD)。歐盟氫能戰略建議:“與公共部門簽訂的此類長期合同將通過支付二氧化碳執行價格與實際二氧化碳價格之間的差額來補償投資者,從而彌補與傳統氫氣生產相比的成本差距。”另外,還可以通過增加可再生氫的配額的方法吸引對綠色氫能的投資。
但是,盡管歐盟對使用天然氣為原料結合碳捕獲和儲存(CCS)技術制氫(藍色氫)持開放態度,但德國的國家氫能戰略規定:“只有在可再生能源基礎上生產的氫(綠色氫)才是長期可持續的。”而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碳捕集和儲存(CCS)技術制氫在德國則只會作為“過渡”來使用。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對歐盟的戰略表示歡迎,并在自己的立場文件中強調,歐盟現在可以“制定國際氫貿易的標準”,并應致力于“在重新定義全球能源格局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與德國政府不同,一些游說團體不希望盡可能排除藍色氫氣的使用,他們認為“氣候中性氣體”的類別里除了可再生氣體外還應包括脫碳氣體,因為脫碳氣體是在Covid-19之后短期內恢復工業規模所必需的。
BDI和德國能源與水工業協會(BDEW)都呼吁盡快落實氫產品原產地證書的發放,從而確保氫氣這類新商品交易的公平競爭環境。德國的工業和能源公司熱衷于啟動新的氫能商業模式,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和E.ON在七月初宣布了將其電解槽和電網連接起來的計劃。
德國可再生能源協會(BEE)評論說,氫能戰略應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擴張相聯系,而不應在一開始就聲稱需要藍色或灰色的氫。“我們應該考慮到氫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的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應該只推廣綠色氫氣。”BEE總裁Sim-onePeter總結道。
德國環境行動組織(DUH)也對歐洲氫能戰略中沒有明確拒絕化石燃料表示失望。DUH的聯邦董事總經理Sascha M ü ller Kraenner批評:“歐盟氫能戰略明顯是天然氣游說團的手筆,這些游說團也參與制定了德國的戰略。”DUH還呼吁歐洲氫能戰略可以將重點放在非電氣化的領域,暫時不考慮建筑供暖和汽車動力這些在目前技術背景下可以直接用電的領域。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斗爭中,對于重工業和航空業這些排放特別嚴重的行業來說,用可再生電力制氫越來越被視為一劑靈丹妙藥。目標在本世紀中葉實現氣候中性化的德國已在氫能領域采取一系列舉措,不僅要開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能源轉型的下一階段,而且要為其國際知名的工業確保一個有前景的增量市場,彼得·奧爾特邁爾表示,這一戰略將能源轉型和氣候保護提升至“新的質量水平”。他稱該倡議是“自決定推出支持可再生能源以來最重要的創新”。
作者:邸義博 來源:南方電網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