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特約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為其撰寫“我國光儲市場發展情況”分析報告,并發布于《2020-2021年中國光伏產業年度報告》中第十章第五小節中,該報告已于2021年6月正式發布。儲能聯盟計劃分期分享與大家,本期帶您了解中國光儲市場的發展現狀。1、光儲市場發展現狀2020年,在遭受新冠疫情沖擊的
2021年,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特約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為其撰寫“我國光儲市場發展情況”分析報告,并發布于《2020-2021年中國光伏產業年度報告》中第十章第五小節中,該報告已于2021年6月正式發布。
儲能聯盟計劃分期分享與大家,本期帶您了解中國光儲市場的發展現狀。
1、光儲市場發展現狀
2020年,在遭受新冠疫情沖擊的情況下,我國的光伏裝機依然保持了快速的增長,并且保持并延續了多項世界第一。2020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48.2GW,連續8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計裝機量達到253GW,連續6年位居全球首位。在成本層面,2020年我國光伏組件及系統價格繼續降低,組件全年平均價格約為1.57元/W,較2019年下降10.3%;系統全年平均價格約3.99元/W,較2019年下降12.3%。2020年的光伏發電項目中標電價也出現了新的低價記錄,青海海南州的一個光伏發電競價項目中標電價為0.2427元/kWh(約3.46美分/kWh),低于2019年達拉特旗光伏項目0.26元/kWh的電價記錄。除此之外,世界多國的光伏項目系統中標電價也打破了原來的最低紀錄。光伏發電價格已經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及地區低于火電,成為了實質上最具競爭力的電力產品。
在2020年3月,針對 “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習近平明確提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在系統成本下降的助推下,未來隨著光伏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將持續提升,我國的能源清潔化轉型步伐持續加快,光伏將逐漸成為主力電源。與此同時,儲能作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條件下增強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的重要手段,與光伏配套發展將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
國家發改委及國家能源局近期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稱“指導意見”)對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進行了戰略定位和系統的規劃引導,也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和量化了儲能產業發展目標,即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30GW+)。從2020年底的 3.28GW到2025年的30GW,未來五年,新型儲能市場規模要擴大至目前水平的10倍,每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55%,儲能規模化發展態勢已然形成。作為儲能的重要應用場景,光儲配套在未來的儲能裝機增量中將占據重要的比例。
(1)中國光儲市場規模
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投運光伏配置儲能項目(以下簡稱“光儲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883.0MW,占中國電化學儲能投運項目總規模的27.0%,年增長率為132.3%。2020年,中國的電化學儲能市場爆發,新增投運項目規模首次突破GW大關,達到1559.6MW,同比增長145%,這其中,50%的新增投運規模來自新能源發電側,特別是多個大型光儲項目的投運,使得2020年光儲項目的新增投運規模達到新的高點,為502.9MW,是2019年同期的3.2倍。
圖1 2016-2020年中國累計投運光儲市場及增長
數據來源: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
(2)中國光儲市場應用分布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配置儲能的項目中,光儲項目的裝機比例為79.4%,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配置儲能的項目中,光儲項目的裝機比例為11.9%,光伏和儲能結合發展的市場空間巨大。
①集中式光儲項目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投運的、與集中式光伏電站配套建設的項目累計投運裝機規模達到669.0MW,占全部光儲項目總規模的75.8%,項目主要分布于青海,山東、西藏、新疆等地區。其中,青海的累計投運規模仍維持第一,為290.3MW,占比43.4%。
圖2中國累計投運集中式光儲電站項目的地區分布比例
數據來源: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
2020年是“新能源+儲能”發展的大熱元年,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納壓力下,二十余省市相繼出臺了鼓勵新能源配置儲能的文件,儲能配置比例在5%-20%不等,時長在1-2小時不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相關省份儲能規模的快速增長。
圖:中國出臺鼓勵新能源配置儲能文件的省份一覽
隨著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增加了電網運行壓力,新能源發電側的商業模式產生了變化,繼青海推出共享儲能模式后,2020年,湖南提出了新能源+共享儲能的租賃模式,以分攤各市場主體投資風險。第三方公司可自主投資建設儲能電站,也可租賃儲能系統設備,并將自主運營資源銷售或租賃至新能源場站,以實現儲能“配額”和優先并網。租賃和采購費用成為運營商主要受益,運營商還可調用儲能系統為電力系統提供服務并獲取額外價值回報。
雖然各方對儲能技術于新能源規模化開發和利用的價值已達成共識,但仍缺少配套政策和市場機制予以扶持,儲能準入門檻和商業模式并不清晰。但整體來看,還需合理規劃儲能布局,確保項目應用質量,并通過市場進行成本疏導或價值補償。
②分布式光儲項目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投運的、與分布式光伏相結合的項目累計投運裝機規模為214.0MW,占所有光儲項目規模的24.2%,比2019年下降了近22個百分點,集中式光儲項目的爆發式增長一定程度上稀釋了該領域的占比。從分布式光儲項目的細分應用看,類型較多,主要包括偏遠地區光儲、工業光儲、光儲充式電站、海島光儲和軍方光儲。
與2019年相比,分布式光儲的應用仍以偏遠地區儲能和工業儲能為主,這兩個領域的裝機規模合計占分布式光儲項目總規模的近7成,前者主要用于解決偏遠地區的居民生活用電,后者用于降低用戶的電費支出。2020年,新增投運的分布式光儲項目中,工業儲能的裝機規模最大,占新增投運分布光儲項目總規模的52.1%。
圖3中國累計投運分布式光儲電站項目的應用場景分布
數據來源: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
作者:郭凡 寧娜 來源:CNESA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