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印發《關于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經濟增長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及解讀,明確提出按照市場化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海上光伏和海上風電開發建設。2025年底前建成的漂浮式海上光伏項目,優先參與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根據規劃,今年內山東將開工上百萬千瓦的海上光伏項目。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印發《關于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經濟增長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及解讀,明確提出按照市場化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海上光伏和海上風電開發建設。2025年底前建成的漂浮式海上光伏項目,優先參與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根據規劃,今年內山東將開工上百萬千瓦的海上光伏項目。
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海洋能發展中心副主任崔琳指出,海上光伏作為一種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和資源開發模式,具有發電量高、土地占用少、易與其它產業相結合等特點,有利于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逐漸成為能源投資者爭相參與的熱點項目。今年以來,山東、浙江等省先后出臺支持文件,推動海上光伏規模化發展。
項目逐步落地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江華指出,隨著陸上光伏面臨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光伏發電應用場景也愈發多樣化,海上光伏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今年以來,浙江、福建、河北等省份就海上光伏進行了相關探索與儲備。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萬公里,按照理論研究,可安裝海上光伏的海域面積約為71萬平方公里。以千分之一的安裝比例估算,海上光伏裝機規模可超過7000萬千瓦。水上光伏技術已在湖泊、水庫等多種場景下應用,在發電量、安全性等方面得到認可,適用于海洋環境的光伏技術正在取得突破,海上光伏電站的建設具備技術可行性。”崔琳認為,不管從資源儲量還是技術發展的角度出發,海上光伏規模化開發潛力巨大,商業化前景廣闊。
山東先行先試。5月中旬,山東省能源局樁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項目競爭配置工作正式開啟,共確定了10個場址,涉及濱州、東營、濰坊、煙臺、威海、青島等市臨近海域,預計裝機規模約1125萬千瓦,今年計劃開工300萬千瓦以上。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確權的海上光伏用海項目共28個,其中江蘇18個、山東4個、浙江3個、遼寧2個、廣東1個,累計確權面積達1658.33公傾。
多措并舉護航
近期,華潤電力東營魯辰10萬千瓦海上光伏試點項目開工;金能科技表示沐官島漁光互補海上光伏發電項目已取得相關備案和一期項目的海域使用權證書,力爭今年8月具備開工條件。不過由于海上光伏產業發展未形成規模,且項目總體投資量大,引發二級市場投資者對相關項目投資收益的擔憂。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測算,海上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比陸上光伏電站要高出5%-12%左右,預計隨著商業模式不斷成熟,發電成本將會持續降低,項目將能夠實現收益。金能科技董秘稱,根據可研報告,上述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7.6%,投資回收期為11.63年,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為推動光伏走向“深藍”,山東省能源局還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和保障措施。山東省能源局副局長、二級巡視員鄧召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2022年至2025年建成并網的“十四五”漂浮式海上光伏項目,省財政分別按照每千瓦1000元、800元、600元、4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補貼規模分別不超過10萬千瓦、20萬千瓦、30萬千瓦、40萬千瓦。同時,參照海上風電支持政策,在配置儲能設施、回購送出線路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漂浮式海上光伏走上規模化、商業化開發道路。
產品需迭代升級
江華認為,未來海上光伏產業有望成為可再生能源裝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由于光伏項目安裝環境從陸上變為海上,存在煙霧與高濕、海風與海浪、惡劣氣象條件以及海洋災害等風險,海上光伏面臨著施工、運維等多方面挑戰。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港航所副所長張虎平認為,光伏電站安裝環境的變化,要求企業根據項目地具體情況進行精細化設計。與內河光伏項目不同,海上光伏要考慮到風浪大和冰荷載的問題,需充分考慮海上基礎施工需求,搭建消浪設施。
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土建所所長田偉輝表示,海上光伏設計條件復雜,設計方案受環境條件影響大,還需要考慮高支架運維、設備防腐等需求。為此,該公司提出了“平行索柔性光伏支架+樁”等方案,以提高海上光伏的施工效率。
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主任工程師劉寶信指出,海上光伏電站選型對組件的材料、結構、系統穩定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業內企業正聚焦沿海光伏組件易腐蝕等痛點,進行產品升級。“比如高密度封裝技術、電泳膜邊框等都可以提升組件的抗侵蝕能力,以及極端環境下組件的安全性。”
作者: 董梓童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