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能源危機再次升級,電價暴漲席卷而來,戶用儲能凸顯經濟性,需求持續高增。
中信建投證券電力設備行業分析師朱玥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歐洲電價飆升給戶用光儲帶來機會,戶用光儲持續保持良好的經濟性,成為大新能源板塊增速最快的方向。
斷供壓力下,氣價高漲帶動電價飛漲
首先需要了解歐洲電力市場概況,根
歐洲能源危機再次升級,電價暴漲席卷而來,戶用儲能凸顯經濟性,需求持續高增。
中信建投證券電力設備行業分析師朱玥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歐洲電價飆升給戶用光儲帶來機會,戶用光儲持續保持良好的經濟性,成為大新能源板塊增速最快的方向。
斷供壓力下,氣價高漲帶動電價飛漲
首先需要了解歐洲電力市場概況,根據中信建投介紹,歐洲用電量基本穩定、結構發生較大變化:
進入新世紀以來歐洲全社會發電量增長緩慢,2006年突破4000TWh 后幾無增長。
但發電結構則發生了很大變化。
具體可歸結為“退煤、退核,氣電成為中流砥柱,大力發展風、光等可再生能源”。
歐洲電力市場的基礎是日前現貨交易,現貨市場定價原理中最為重要的是邊際出清原理,而在碳價作用下煤電被抬升,使得氣電更有優勢,氣電價格決定邊際成本價格。
中信建投進一步指出,今年核電、水電、風電等一次能源出力不足,電力緊缺,氣電需要連續運行,大部分時段氣電成為邊際出清機組,氣價完全決定電價。隨著氣價上漲,電價跟隨上漲。
由于氣電發電效率約50%,因此氣價每上漲1歐元/MWh, 電價將跟隨上漲2歐元/MWh。
斷供壓力下,歐洲 TTF 期貨價連續暴漲。歐洲天然氣緊缺,大量購買LNG,帶動了LNG市場發展,也推動了美國天然氣價格上漲。
至于近期的歐盟市場干預政策,影響也不明確。中信建投指出,限價會導致價格帽之上的機組失去發電意愿,從而導致更嚴重的電力危機,大大增加停電風險。
綜合歐洲受天氣、干旱、核電檢修、退煤退核等因素影響,中信建投認為:
電力供需基本面遠比天然氣緊張。補貼或限價等政策無法增加有效供給,對歐洲的財政也是極大的考驗。電價、氣價在中長期內仍將維持高位,但不排除有較大波動。
歐洲戶用光儲系統經濟性出色
電價氣價高漲,用不起電成了歐洲家庭的痛點。中信建投指出,相比之下,歐洲戶用光儲系統持續保持良好的經濟性,成了大新能源板塊增速最快的方向。
配儲后通過提升光伏自用率具備較好的經濟性,居民零售電價越高,經濟性越好。中信建投舉了德國居民用電的例子:
居民用戶可通過自用發電來節省電費,并通過發電上網來創造收益。德國居民電價高達40歐分/kWh 以上,而上網電價僅約6歐分/kWh。
根據中信建投測算,當德國居民電價穩定在0.50歐元/kWh 時,在1000歐元/kWh 的儲能成本下,資本金IRR可高達31.4%,具有非常好的經濟性。
相同情況下,4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隨著儲能系統成本的降低, 投資回收年限也將明顯降低。
若以8年回收期作為經濟性臨界點,則居民電價25歐分/kWh 時,需要8 年左右可收回成本。因此中信建投認為:
居民電價25歐分/kWh 時是戶用光儲系統的經濟性臨界點,電價越高,經濟性越好。
作者: 來源:華爾街見聞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