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智能光伏創新發展決策部署,近日,浙江省經信廳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充分聽取各地各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就《浙江省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根據《行動方案》,將從加快技術創新突破、提升光伏產業能級、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促進光伏智能變革四方面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智能光伏創新發展決策部署,近日,浙江省經信廳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充分聽取各地各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就《浙江省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根據《行動方案》,將從加快技術創新突破、提升光伏產業能級、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促進光伏智能變革四方面著手,扎實推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 2025 年,浙江光伏產業強省、 分布式光伏發電大省地位日益鞏固提升,形成以電池片、組 件制造為龍頭,集光伏應用產品開發、發電系統集成以及專用輔料、設備制造等于一體的產業鏈體系,光伏產業產值突 破2500億元,光伏電池、組件產能分別突破90GW和110GW; 產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形成光伏制造規范公 告企業 30 家以上、年營收超百億元企業 6~8 家;實施“風光 倍增”工程,全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 2750 萬千瓦左右, 分布式光伏裝機比重超過 50%。
浙江省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征求意見稿)
為搶抓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機遇,貫徹落實國家智能光伏創新發展決策部署,扎實推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全球數字變革高地建設,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
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
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以高質量發展
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
號工程”,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市場引領、協同創新、產用
互促、開放合作,著力鍛長板、揚優勢、攀高峰,加快促進
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低碳轉型,全力打造國際領先的智能光
伏產業高地。
(二)發展目標。力爭到 2025 年,浙江光伏產業強省、
分布式光伏發電大省地位日益鞏固提升,形成以電池片、組
件制造為龍頭,集光伏應用產品開發、發電系統集成以及專用輔料、設備制造等于一體的產業鏈體系,光伏產業產值突 破2500億元,光伏電池、組件產能分別突破90GW和110GW;
產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形成光伏制造規范公
告企業 30 家以上、年營收超百億元企業 6~8 家;實施“風光
倍增”工程,全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 2750 萬千瓦左右,
分布式光伏裝機比重超過 50%。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技術創新突破。
1.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迭代升級。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
除新政,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
關專項、重大能源工程項目。實施“尖兵”“領雁”計劃,支持
光伏企業“揭榜掛帥”“賽馬”攻關,搶先在鈣鈦礦電池、隧穿
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異質結(HJT)以及高效有機
光伏材料、超薄薄膜、大尺寸硅片生長設備等關鍵領域取得
重大突破。支持建設光伏現代產業學院、特色學院,壯大高
層次創新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強化創新支撐。(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教育廳。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
下同)
2.促進產業鏈高效協同創新。支持重點能源企業牽頭,
聯合光伏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組建光伏發電創
新聯合體,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支持電池組件企業
與關鍵原輔料、專用裝備企業強強聯合,組建 1~2 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構建“鏈主+伙伴”機制,實施產業鏈協同
創新項目。支持創建光伏協同創新聯盟,加快創新成果轉化。
建設專業知識產權服務平臺,促進知識產權交易,力爭到
2025 年新增光伏有效發明專利 100 件以上。(責任單位:省
科技廳、省經信廳、省市場監管局)
3.打造高能級光伏創新平臺。支持浙江大學等優勢力
量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提升光伏技術策源能力。聯合國家
能源戰略科技力量,聚焦高效光電轉換、專用裝備、光伏玻
璃、發電并網等方向,建設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
中心。加強省市縣聯動,支持秀洲、義烏等地推進光伏產業
創新服務綜合體提升發展。(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經信
廳、省發展改革委,有關市、縣〔市、區〕政府)
4.完善光伏產業標準體系。鼓勵企業、社會團體積極
爭取承擔國內外光伏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秘書處工作。加快
推進光伏電池組件尺寸、分布式并網發電、電站安裝等領域
標準制(修)訂,力爭到“十四五”期末新增光伏“浙江制造” 標準 30 項以上。推動研究適用于新型電力系統的光伏發電
規范。建設引進國家級光伏技術檢測驗證平臺,規范光伏電
池組件、逆變器、發電系統等的檢測認證。加快推進光伏技
術標準國際化,掌握標準主動權。(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
局、省經信廳、省電力公司)
(二)提升光伏產業能級。
1.打造國家級光伏產業基地。支持秀洲、海寧、義烏、
寧海、衢江、開化等地做優做強光伏產業集群,力爭打造 3
個年產值超 500 億產業集群,積極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
示范基地。推進秀洲光伏小鎮、長興新能源小鎮等光伏產業
平臺高質量發展。支持地方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招引高性
能電池組件、專用輔料、設備制造、光伏儲能等領域引擎性
項目、總部企業,完善產業鏈體系,打造光伏“新星”產業群。
鼓勵有條件地區整合創新資源,從先進光伏技術產業化、分
布式光伏發電綜合應用雙向發力,打造光伏產業先導區。(責
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有關市、縣〔市、區〕
政府)
2.培育世界一流光伏企業。實施“鏈長+鏈主”協同機制,
培育 3-5 家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光伏“鏈主”企
業,積極爭創國家級智能光伏示范企業。支持企業開展產業
鏈并購,鼓勵光伏上市企業在浙經營實體分拆上市,力爭新
增上市企業 5 家以上。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聚焦光伏玻
璃、EVA 膠膜、專用設備等細分行業,力爭新增國家制造業
單項冠軍企業 2~3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10 家以上。(責
任單位:省經信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3.堅定不移推進全球化布局。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
5
企業參與國際綠色能源合作,開展綠色低碳光伏電站項目國
際投資合作和 EPC 工程總承包。。支持光伏企業沿“一帶一
路”合理布局,加快推進企業生產、研發、運營全球化。深化
區域合作,支持有條件企業在四川、青海等資源優勢地區布
局,打造一批上游原料供應基地,穩定暢通供應鏈。支持長
三角 G60 科創走廊光伏協同創新產業聯盟建設,促進長三角
區域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優化穩定。(責任單位:省商務廳、
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科技廳,有關市、縣〔市、區〕
政府)
(三)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1.多場景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按照“宜建盡建” 原則,推動省級開發區(園區)、物流園區、特色小鎮工商
業屋頂光伏發電大規模、高比例、高質量發展,支持有條件
的市縣實施新建工業廠房屋頂光伏發電安裝“全覆蓋”。高質
量推進 30 個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推
行山區 26 縣“光伏富裕”工程,大力發展戶用光伏。加快利用
通訊基站、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公路服務區等城市交
通基礎設施,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開展高效智能光伏建筑
一體化(BIPV)試點,支持發展“光儲直柔”新型建筑電力系
統。全面推進光伏在景觀照明、路燈、城鎮亮化工程中應用。
支持光伏組件企業建立廢棄光伏產品回收與利用處理網絡體系。力爭到 2025 年,全省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
屋頂光伏覆蓋率達到 30%。(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
經信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生態環境廳,有關市、
縣〔市、區〕政府)
2.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支持地方利用荒山
荒坡、廢棄礦山等資源,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創新漁光、
農光、林光互補復合開發模式,合理合規發展復合光伏電站。
加強光伏電站規劃布局,鼓勵有條件地區利用既有電網設施
按多能互補方式,有序建設多類型光伏電站,支持配套建設
獨立儲能電站,力爭“十四五”時期全省新增集中式光伏發電
裝機容量 700 萬千瓦以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
能源局〕、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有關市、縣〔市、區〕
政府)
3.培育推廣光伏開發新模式。大力引進培育 EPC 承包
商,支持光伏制造企業轉型發展光伏工程建設、電站運營業
務,培育一批光伏服務型制造標桿企業。大力推廣合同能源
管理、代運營等新商業模式。支持有條件開發區(園區)探
索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大力實施智能微電網工程項目、“光
儲結合”項目,加快推進高比例容納分布式光伏發電。(責任
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經信廳、省財政廳,
有關市、縣〔市、區〕政府)
(四)促進光伏智能變革
1.強化智能光伏產品供給。運用智能傳感、先進計算、
智能控制等新技術,大力發展智能光伏組件、智能光伏逆變
器、控制器、匯流箱以及智能追光系統。推動人工智能、大
數據與光伏技術融合,面向照明亮燈、戶外用品、交通工具、
5G 智慧綜合桿等應用領域,開發智能光伏融合產品。面向
智慧電網建設需求,開發光伏發電數據采集、在線分析、遠
程控制、環境自適應等智能監測運維軟件系統,開發光伏電
站智能巡檢無人機、智能清掃機器人。(責任單位:省經信
廳、省科技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大數據局)
2.提升智能制造新水平。推進秀洲、海寧、義烏、寧
海、衢江、開化等光伏行業數字化技術改造全覆蓋,全面提
升光伏企業生產效率。支持電池片、光伏組件、專用玻璃等
光伏企業實施智能制造,深度應用工業機器人,綜合集成研
發設計、生產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力爭到 2025 年,
打造 10 家以上標桿性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未來工廠。
支持光伏工業互聯網建設,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資源精準對
接,支持龍頭企業商業模式轉型。(責任單位:省經信廳,
有關市、縣〔市、區〕政府)
3.建設智能光伏產業大腦。支持光伏產業集聚地區,
打造智能光伏產業大腦,搭建行業門戶,構建光伏行業數據倉,貫通政府側和企業側數據,更好助力企業創新變革、產
業生態優化、政府精準服務。積極依托行業產業大腦,聚焦
供應鏈管理、共性技術對接、智能制造以及政府服務等領域
開發應用場景。(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大數據局,有關
市、縣〔市、區〕政府)
三、支持政策
(一)強化財稅支持。省級及市縣工信、科技專項資金,
在生產制造方式轉型、產業鏈協同創新、重大科技攻關等方
面給予重點支持。省市縣各級政府產業基金,對光伏重大產
業化項目、光伏電站建設項目給予支持,積極爭取國家制造
業轉型升級基金、綠色發展基金等投資浙江光伏項目。對符
合條件的重大光伏電站建設項目納入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
圍。符合條件的光伏產業兼并重組項目,可按規定享受企業
稅收優惠政策。對在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城市基礎設
施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給予政策支持。嚴格依法規范光
伏電站建設涉地(涉海)稅費征收。(責任單位:省財政廳、
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浙江省稅務局,各市、
縣〔市、區〕政府)
(二)提升消納能力。電網企業應依法依規將符合規劃
和安全生產條件的光伏發電項目接入電網,做到應并盡并。
對新增的光伏并網發電消納量,不納入地方能源消費總量考 核。鼓勵各地出臺促進電力用戶購買光伏發電的激勵措施,
支持企業將綠色電力消費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鼓勵
通過創新電力輸送和運行方式實現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就
近消納。將分布式光伏發電安裝納入省級綠色制造園區建設
評價體系,逐步成為必須要素。光伏屋頂面臨拆遷時,原則
上對光伏發電投資方按標準補償。(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
委〔省能源局〕、省電力公司、省經信廳,各市、縣〔市、
區〕政府)
(三)促進綠電消費。推進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
完善支持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價格政策和市場機制,支持
有條件地市給予適當補貼。鼓勵光伏發電主體與電力用戶或
售電公司等簽訂長期購銷電協議。推行省級綠色電力積分,
開展綠色電力交易,加快構建綠色電力積分與非水可再生能
源電力消納量、碳排放量、能耗的抵扣機制。(責任單位:
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電力公司,各市、縣〔市、
區〕政府)
(四)創新金融服務。發展光伏產業供應鏈金融,鼓勵
金融機構加大對光伏產業引擎性項目的支持。組織開展銀政
企對接活動,支持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有市場、有訂單、
有效益、有信譽的光伏企業提供優惠貸款、中長期貸款。綜
合運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產品,支 持市場化運行的重大光伏電站建設項目。鼓勵農村集體經濟
組織依法以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專業機構共同投資分布式光
伏發電項目。(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杭州中
心支行、浙江銀保監局、省農業農村廳,各市、縣〔市、區〕
政府)
(五)加強要素保障。
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充分考慮光伏
等可再生能源用地、用海需求,通過空間留白等方式為可再
生能源開發利用預留空間。優化空間利用負面清單,落實復
合光伏發電站項目復合用地政策。強化人才優惠政策,支撐
地方將光伏關鍵技術崗位納入緊缺人才目錄,享受技術人才
優惠政策。推動企業自主開展光伏產業技能人才評價。支持
地方對引進的光伏產業領域海外高端人才,按照評定等級保
障其租房購房、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方面福利待遇。(責
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人
力社保廳、省經信廳,各市、縣〔市、區〕政府)
四、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推
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省能源局協同省電力公司做好光伏
發電應用推廣工作。光伏產業集聚地區政府要加強組織領
導,推進因地制宜布局、錯位協調發展。(責任單位:省數 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省電力公司,有關市政府)
(二)優化精準服務。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進一
步簡化光伏發電項目審批流程。成立智能光伏產業鏈專家服
務團,組織行業協會(聯盟)、技術專家,圍繞產業鏈上企
業、項目、平臺主體,開展“三服務”活動,做好服務、指導、
協調工作。將光伏產業納入外貿風險監測預警重點,對光伏
企業實施“一對一”風險預警和精準處置。(責任單位:省經
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各市、縣〔市、區〕政府)
(三)加強行業管理。進一步完善行業統計監測體系,
做好行業預警監測分析,實時跟蹤行業發展態勢,定期發布
光伏行業發展報告。積極落實國家光伏制造行業規范管理要
求,支持企業開展行業規范公告申請,促進企業規范提質發
展。(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統計局,各市、縣〔市、區〕
政府)
(四)營造良好生態。支持省市各級太陽能光伏行業協
會、學會、聯盟發展,加強與國家行業協會對接,促進政企
交流。支持主辦各類世界級、國家級光伏行業峰會、展會。
嚴厲打擊低價惡性競爭、哄抬價格、肆意炒作等非理性市場
行為,促進行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責任單位:省經信廳、
省市場監管局,各市、縣〔市、區〕政府)
名詞解釋:
1.鈣鈦礦電池:是利用鈣鈦礦型的有機金屬鹵化物半
導體作為吸光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屬于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也稱作新概念太陽能電池。
2.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一種用于晶硅太
陽能電池的鈍化結構,其由一層超薄的氧化硅和一層重摻雜
的多晶硅組成,主要用于電池背表面的鈍化,可以實現優異的
表面鈍化和載流子的選擇性收集,用其制備的晶硅太陽能電
池的轉換效率已經超過了 25.7%。
3.異質結(HJT):異質結是一種特殊的PN結,由兩
層以上不同的半導體材料薄膜依次沉積在同一基座上形成,
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能帶隙,它們可以是砷化鎵之類的化合
物,也可以是硅-鍺之類的半導體合金。
4.EVA膠膜:EVA一種熱固性有粘性的膠膜,用于放在
夾膠玻璃中間(EVA是Polyethylene vinylacetate,聚乙烯-聚醋
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簡稱)。由于EVA膠膜在粘著力、耐久性、
光學特性等方面具有的優越性,使得它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于電流組件以及各種光學產品。
5 . EPC 工 程 總 包 : EPC (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公司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
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
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總價合同條件下,對其所承包工程的
質量、安全、費用和進度進行負責。
6.光儲直柔:是指在建筑領域綜合應用太陽能光伏
(Photovoltaic)、儲能(Energy storage)、直流配電(Direct
current)和柔性交互(Flexibility)四項技術的簡稱。
7.源網荷儲一體化:是指電源、電網、負荷、儲能整
體解決方案的運營模式。執行一體化的模式,可精準控制社
會可中斷的用電負荷和儲能資源,提高電網安全運行水平。
提升可再生能源電量消費比重,促進能源領域與生態環境協
調可持續發展
作者: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