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和電池制造成本持續(xù)攀升,歐洲電價創(chuàng)下新高,導致歐洲可再生能源供應鏈及其脫碳進程受阻。能源研究機構Rystad Energy的研究表明,若無法盡快恢復正常電價,350吉瓦的太陽能光伏產能計劃和2000多吉瓦時的電池產能計劃或將擱置。
由于經營成本增加,一些能源密集型產業(yè)運營商或將臨時關閉或棄置相關生產設施。若電價未能及時
太陽能和電池制造成本持續(xù)攀升,歐洲電價創(chuàng)下新高,導致歐洲可再生能源供應鏈及其脫碳進程受阻。能源研究機構Rystad Energy的研究表明,若無法盡快恢復正常電價,350吉瓦的太陽能光伏產能計劃和2000多吉瓦時的電池產能計劃或將擱置。
由于經營成本增加,一些能源密集型產業(yè)運營商或將臨時關閉或棄置相關生產設施。若電價未能及時回落,歐洲將難以順利通過提高可再生能源發(fā)電裝機容量和電動汽車使用率,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
Rystad Energy能源服務研究主管奧登·馬丁森(Audun Martinsen)表示,高電價不僅會影響歐洲的脫碳進程,還可能會加重歐洲對海外制造業(yè)的依賴。對此,歐洲各國政府都在設法規(guī)避。歐洲各國若要繼續(xù)推進脫碳進程、繼續(xù)實行歐盟再生能源計劃(REPowerEU),建立可靠的國內低碳供應鏈是必不可少的,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這一行動岌岌可危。
近幾周,核電站和水電站意外停產,酷暑下的用電需求飆升,以及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量減少,致使歐洲電價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德國的太陽能和電池制造能力領先于歐洲各國,目前其日均現(xiàn)貨電價已超過600歐元/兆瓦時,而法國的現(xiàn)貨電價已超過700歐元/兆瓦時。在用電高峰時段,歐洲電價已飆升至1500歐元/兆瓦時,包括工業(yè)部門在內的消費者將無法長期承受這一價格。盡管電價較8月份最高點已有大幅回落,但仍維持在300~400歐元/兆瓦時,遠高于能源危機前的正常水平。
近年來,歐洲人享受著穩(wěn)定且廉價的電力供應。當地低碳電力制造商以50歐元/兆瓦時左右的穩(wěn)定電價為標準投入電力生產。然而,由于亞洲等地區(qū)的電力制造商享有較低的電力關稅價格,因此歐洲制造商的競爭力正逐漸降低。
歐洲太陽能產能在全球范圍內不占優(yōu)勢,僅占太陽能總產能的2%,但若關閉或放棄任一太陽能項目,歐洲都將長期遭受嚴重的負面影響。歐盟計劃到2025年實現(xiàn)2000吉瓦的太陽能產能。目前已計劃產出3500吉瓦產能,但其中許多項目尚未獲得資金支持,若電價居高不下,這些項目或將面臨破產。
挪威電力成本上漲了六倍,而太陽能電池板制造業(yè)的電力需求極大,因此或將面臨關閉風險。歐洲天然氣短缺情況預計將持續(xù)數年,歐洲電價也將因此居高不下,太陽能工廠的融資和投資工作或將極具挑戰(zhàn)性。
電池制造對電動汽車和電池存儲供應鏈至關重要,其能源消耗要遠高于太陽能制造業(yè),而歐洲是全球主要的電池供應商。歐盟目前擁有電池產能約為550兆瓦時,占全球運營產能的27%。歐盟國家正在加大開發(fā)電池項目,將其總產能提升至2.7太瓦時,使歐盟成為電池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然而,這些項目如今都面臨風險,歐洲制造的電池可能難以流入汽車制造業(yè)和儲能電池業(yè)。
由于能源成本的增加,以及工廠融資的需要,英國電池初創(chuàng)公司Britishvolt在英國布萊斯(Blyth)港口的標志性千兆電池工廠(該工廠將為歐洲增加30兆瓦時電池產能)項目已被推遲至2025年年中。由于中國電力制造商能源成本要低得多,因此歐洲電力制造商恐將難以迅速擴大其生產規(guī)模。若歐洲電價持續(xù)上漲,歐洲電動汽車的普及也將因此受阻。
作者:范曉宇 來源:能源輿情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