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數博會上,“東數西算”是重點參展項目之一。從工業生產、商業經營到居民生活,從“瓦特”到“比特”,電力和算力怎樣融合、協同?電網怎樣實現“高效、綠色、低碳化”?如何把電力資源和算力資源有效整合,保障充足的產業算力,兼顧綠色高效的能源清潔環保?
2022年3月提出的“東數西算工程”,旨在建立數據中心、
2023數博會上,“東數西算”是重點參展項目之一。從工業生產、商業經營到居民生活,從“瓦特”到“比特”,電力和算力怎樣融合、協同?電網怎樣實現“高效、綠色、低碳化”?如何把電力資源和算力資源有效整合,保障充足的產業算力,兼顧綠色高效的能源清潔環保?
2022年3月提出的“東數西算工程”,旨在建立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的新型網絡算力體系。通過這張高效的“算力網”,優化產業布局,把東部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緩解東部能源緊張的同時,為西部探索發展之路。
從工業生產、商業經營到居民生活,從“瓦特”到“比特”,這背后是電力和算力的融合協同。算力規模高速擴張,對國家能源供應帶來全新挑戰。既要讓電力能源“安全環保”,也要確保算力的“規模、效率”。如何實現?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創立于1950年,聚焦于能源電力和基礎設施一體化工程。中國能建中電工程黨委常委、中電碳中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毅介紹,讓數據“存起來、跑起來、用起來”,他們提出了“源網荷儲一體化”方案,把各種清潔電能、通過電網與數據中心連接,通過算力中心內的儲電設施靈活調度,保障算力、電力穩定。
周毅:國家提出東數西算戰略,從安全和數據備份等方面有很多原因。數據中心轉移到西邊來,本身有60%的成本來自電源。我們主要的想法就是把西部地區綠色能源,最大化地利用到數據中心里。我們的理念是“源網荷儲一體化”,“源”就是電源,“網”就是電網,“荷”就是負荷,數據中心就是負荷中心,“儲”就是用儲能調節整個電力系統的平衡。通過這種方式,既能保證數據中心的綠色低碳,同時又具有很好的經濟性。
中電碳中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毅接受采訪(記者提供)
在現場演示的沙盤上,陸上和海上風電、山頂上的光伏、水電站、天然氣發電站等,通過各自輸電管路,與計算中心連接。發電產生的熱能也將成為綜合能源二次利用,輸送到城市中。電力和算力融合過程中,如何兼顧經濟性?
現場工作人員:因為西部的新能源、風電、光伏成本低,資源條件好。比如白天新能源電力很富足時,把它儲起來,晚上光伏沒電了,就把它放出來。
除了局部用電的經濟性,還要兼顧整體算力規模和電力成本的穩定。風電、水電、光伏等不同屬性的能源電力,由于發電成本和不同峰谷時段,價格相差很大。這就會造成“算力”價格的不穩定。
“源網荷儲一體化”沙盤示意圖(記者提供)
工作人員介紹,“源網荷儲”規模化后,在新能源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在對電網進行“市場化”結算后,設置“托底”收益率,保證對算力需求用戶的價格穩定。
工作人員:新能源上網的電價是市場化的,有高有低。虛擬的“源網荷儲”大用戶和場站,都是我們的用戶,是直接交易的。交易過程中,我們可以給“打包價”,給電網基金、過網費等,電網該拿多少就是多少,在源端只要達到收益率,我們是可以控制波動的。
根據《2021—2022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算力指數每提高一個點,就會給數字經濟帶來3.5‰的貢獻。算網和電網融合是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化的關鍵所在。
周毅認為,讓“瓦特”和“比特”高效融合,還要建立一套必不可缺、科學量化的標準。參照要素包括——算力樞紐的電能利用率(PUE)、碳利用率(CUE)、水資源利用率(WUE)、市電利用率(GUE)、空間利用率(SUE)、單位算力能耗等。
同時,要在計算園區內建立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支撐的綜合調度平臺。讓電力和算力得到高效、智慧的配置。
周毅:在數據中心范圍內,要有平臺的智慧系統,把數據中心用人的需求、電力供應狀況等做耦合、智慧配置。讓能源供應能夠符合數據中心運營需要,數據中心有一些數據的處理,不是很緊急,可以早點處理,也可以晚點處理。不影響生產經營的情況下,要結合能源供應的狀況來調節算力,讓數據運行和電網能源運行能很好的耦合和智慧配置。
作者: 來源:央廣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