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晚間,江蘇陽光公告,公司當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來源:江蘇陽光公告
次日開盤,江蘇陽光股價應聲一字跌停。截至收盤,跌停板上封單依然高達42.6萬手,逾1.3億元資金等待“出逃”,公司市值縮水至55.46億元。
公司為何突然遭證
9月14日晚間,江蘇陽光公告,公司當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來源:江蘇陽光公告
次日開盤,江蘇陽光股價應聲一字跌停。截至收盤,跌停板上封單依然高達42.6萬手,逾1.3億元資金等待“出逃”,公司市值縮水至55.46億元。
公司為何突然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雖然公告只披露江蘇陽光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具體原因還需等待監管部門最終的調查結果,但深水財經社觀察到,與公司相關的公開信息和多份監管公告中已露出“蛛絲馬跡”。
疑點一:8700多萬元存貨涉嫌提前確認
今年7月21日,上交所曾對江蘇陽光及時任董秘趙靜、徐偉民,時任財務總監徐霞予以監管警示,查明的事實為定期報告存在4大方面信披不準確和不完整:
1、公司對于向河北宇騰羊絨采購的部分原材料存在提前確認存貨的情形,2021年半年報、三季報提前確認存貨涉及金額均為8,716.82萬,造成相關定期報告中存貨披露不準確。
2、公司按品號確認收入,卻按產品品類進行成本核算,導致成本結轉與收入確認金額不配比,成本信息與公司實際情況不符。
3、計算庫存商品(面料)的存貨跌價準備時,公司以品類為基礎,對存貨的成本和可變現凈值不區分品號進行平均計算,并將所有庫存均按12月平均售價計量可變現凈值,未考慮是否為執行銷售合同而持有。
4、公司2013-2020年定期報告中,未披露控股股東江蘇陽光集團作出的向公司無償轉讓“陽光”牌商標的首發承諾事項及履行情況。
而在此前的5月30日,江蘇證監局已就上述信披違規事宜對江蘇陽光《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疑點二:200億跨界光伏項目至今無果
在二級市場上,近年來光伏行業的熱度居高不下,榜上相關概念的公司股價紛紛大漲。在此背景下,不排除個別公司“渾水摸魚”,單純蹭熱點只為炒作公司股價。
據深水財經社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宣布巨資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高達20多家。有趣的是,這些公司的主業與光伏風馬牛不相及,有造紙的、做房地產的、搞養殖的,還有賣玩具的……
曾經數次在光伏領域折戟沉沙、幾十億元投資打了水漂的江蘇陽光,曾在去年12月突然收獲三個一字漲停,原因就是控股股東涉足光伏,彼時公司稱與上市公司無關。
不過,今年3月江蘇陽光就公告,擬20億在內蒙古設立新能源子公司;隨后4月又公告,擬在包頭建設多晶硅、硅棒等全資子公司,這次的總投資更是達到驚人的200億元,股價一度六天五漲停。
雖然宣布了大手筆光伏計劃,但江蘇陽光賬面資金并不充裕。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貨幣資金僅為6.45億元,可行性研究報告也沒做,項目一經公告立即遭到上交所問詢,就連公司獨立董事也站出來質疑。
上交所認為,公司短時間內擬對外投資220億元,均涉及新行業新業務,相關投資事項面臨多項風險,在資金不足且無技術及人員儲備的情況下進行跨行業投資的主要考慮?公司管理層決策過程是否審慎?是否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
獨董明確也表示,在《可行性研究報告》未編制完成、未經充分論證時,公司就與包頭市人民政府、包頭市九原區人民政府簽訂《投資合作協議》,公司簽訂《投資合作協議》的行為欠妥。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無資金、無技術、無人員,“前科累累”的江蘇陽光跨界光伏項目,一直沒有實質提交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議。
不過,面對一字跌停的股價,當日盤后,江蘇陽光發布增持公告,自9月16日起至2023年3月15日,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郁琴芬增持股份數量不低于1783萬股且不超過3567萬股,即增持比例不低于總股本的1%且不超過2%。
作者: 來源:深水財經社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