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了解到,為滿足超大型國際航空綜合交通樞紐高可靠性供電的要求,該公司建設了“1+2+2+2”7座配套變電站,將大興國際機場納入北京500千伏擴大雙環網供電體系,注入遠方清潔電;遠期,規劃“1+2+3+4”10座變電站,實現2座500千伏電源點、220千伏分區運行、110千伏鏈式結構,提供堅強網架支撐和充裕供電能力。配網方面,在航站區、飛行區、公共區等區域形成25個雙環網、15座三電源開閉站的供電格局,供電可靠性達99.9999%,達國際一流標準。
工程建設亮點頗多
“1+2+2+2”即1座500千伏變電站、2座220千伏變電站、2座紅線外110千伏變電站及2座紅線內110千伏變電站。目前,500千伏新航城變電站已于6月底開工;220千伏楊各莊、張家務變電站分別于7月初投產;紅線外110千伏張華、廣廈變電站分別于2017年9月和2018年7月初投產;紅線內110千伏新機場東、西變電站將于年內投產,這兩座變電站投產發電后,將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飛行區等區域直接提供充沛、可靠的供電保障。
工程建設方面,北京電力創新采用了裝配式鋼結構施工組裝方式。其中,新機場西變電站在土建過程中采用裝配式鋼結構替代鋼筋混凝土澆筑施工,主體鋼結構由廠家提前生產,運輸到現場后直接拼裝,現場沒有揚塵作業,環保又省力,與傳統作業相比工程周期節省近2個月。
此外,北京電力還創新采用了鋁鎂錳外墻板施工工藝,新機場西變電站外墻板具有自我防銹能力,使用壽命可達50年以上。不僅可有效杜絕墻體裂縫,且施工受季節影響小。與傳統外墻相比,工序和工藝更簡單,工程周期節省近3個月。
黑科技提高供電可靠性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國內首次由電力公司全面負責機場內部變電站建設及后期運維工作。截至目前,在新機場配套電網建設中,已有多項黑科技應用在運維方面。
“新機場西變電站每條電纜都配有光纖縱聯保護通道,一旦發生故障,可在百分之一秒內實現10千伏電纜故障隔離,大大縮短戶均停電時間,”新機場西變電站主控室內的特戰隊員袁寶超介紹,“北京電力還創新采用了智能防控巡檢系統,依托‘互聯網+’理念,在建設階段同步搭建了多種類、全時段、全方位的智能防控巡檢系統,主要包括工業電視監控、智能安防、人臉識別及追蹤等功能。”
據悉,在新機場后期變電站運行過程中,北京電力還將利用配網自動化、“互聯網+大數據+移動作業”等先進手段和電纜超低頻介損試驗等先進設備,實現電網設備24小時全天候監控、運行風險評估處置、電網故障精準定位和故障快速隔離自愈及搶修一站式服務,全面保障機場客戶用電安全穩定。
可實現無人化安全運檢
新機場配套電網運維創新的一個最大亮點是采用智能巡檢機器人,實現巡檢工作的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巡檢機器人具有巡檢效率高、巡檢精度高、管理效益高、作業安全性高、巡檢覆蓋面大的優勢。
在新機場中心變電站104千伏開關室,記者看到一個橙黃色機器人在左右滑動,頭可以上下伸縮,手臂可以轉動。“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應用提升了巡檢效率。單個檢測點人工巡檢時間約1-2分鐘,而機器人單點巡檢時間在10-30秒,且可以同步完成數據記錄、分析乃至告警等工作,同時巡檢精度也更高,基于機器人的智能巡檢系統識別精度保持在90%以上,準確可靠,無人為、環境等主客觀因素干擾,實現站內設備的可視化、智能化管理與展示。”袁寶超介紹。
此外,基于機器人的智能巡檢系統能夠匯總多維檢測數據,同步進行分析、管理、告警和故障預測,杜絕了傳統人工巡檢數據分散、處理效率低的問題,形成了高效全面智能的全新運檢模式。
袁寶超說:“人工巡檢主要對各電壓、電流等主要表計和環境進行查看,智能巡檢系統則能夠實現對所有設備表計、開關狀態、指示燈等的全面覆蓋與智能識別,設備覆蓋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