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的光伏業迎來了重大利好消息。12月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
會議認為,近年來中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光伏制造產業體系。當前的主要問題是: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過度依賴外需,企業普遍經營困難。
會議強調,光伏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光伏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光伏產業當前遇到的困難,既是產業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促進產業調整升級的契機,特別是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為擴大國內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要按照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擴大消費市場、規范市場秩序、推進產業重組、降低發電成本的思路,統籌兼顧、綜合施策,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會議提出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五項政策措施。包括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規范產業發展秩序;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完善支持政策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善支持政策中,會議提出,根據資源條件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根據成本變化合理調減上網電價和補貼標準。此外,光伏電站項目執行與風電相同的增值稅優惠政策。這是國家首次對光伏行業提出分類電價以及增值稅優惠政策。
“太陽能資源分布不一樣,每個地區發電的成本也不一樣,但是現在我們的上網電價是一概而論的,這是不科學的,此前風電已經出臺了分類電價方法,而太陽能卻一直沒有。”中國太陽能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在現有行業規則上的細化。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秘書長李俊峰認為,這些政策原來就應該有的,光伏應該跟風電一樣享受這一政策,這相當于把遺留的問題解決了。
孟憲淦認為,此次會議上升到國務院層面,是最高層對于光伏產業的頂層設計,也是最大的亮點,這個設計有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最重要的意義是對行業的指導和市場的信心。
不過,孟憲淦強調,方向和信心有了,并不意味著可以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消化過程,依賴于接下來各部委出臺細化政策并加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