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向部分政府機構、相關光伏發電企業下發《關于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通知》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這是中國光伏行業翹首盼望多年的一個重要行業政策,按理是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不過,讀罷《意見稿》,很多企業卻高興不起來:電價補貼低于預期,期盼多年的政策紅利大打折扣。
業內專業人士指出,盡管補貼電價低于預期,但這份《意見稿》對于中國光伏企業長遠的健康發展依然具有積極意義。政策制定者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在擴大市場容量、規范市場機制的同時,遏制各地一哄而上的沖動,靜待市場的充分調整和洗牌,促進企業通過管理優化和科技創新降低成本,使光伏行業回到理性而健康的發展軌道上來。只是,按照這樣的電價補貼水平,外患不斷的中國光伏行業在得不到國內政策強有力的支撐下,必然會進入深度調整階段。
電價補貼不如預期
3月13日,發改委《意見稿》下發公布,美國股市的中國太陽能概念股全體暴跌,對這個業內千呼萬喚多年才出來的政策絲毫沒有表現出喜悅之情。
這份《意見稿》改變了過去大型地面電站上網標桿電價全國“一刀切”的模式,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狀況和工程建設條件,將全國分為四類太陽能資源區,制定了相應的標桿上網電價。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高出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脫硫、脫硝電價)的部分,仍然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進行補貼。
《意見稿》對分布式發電和大型地面電站發電進行了區分。分布式發電電價補貼為0.35元/千瓦時,補貼資金同樣來自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并由電網企業向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轉付。
針對大型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意見稿》針對四類地區給出了四個不同的上網電價,其中,Ⅰ類資源區是0.75元/千瓦時,Ⅱ類資源區是0.85元/千瓦時,Ⅲ類資源區是0.95元/千瓦時,Ⅳ類資源區是1元/千瓦時。
“這個電價比我們想像的要低。”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朱治國對記者說,既然國家要扶持光伏產業,電價和補貼就應該往上走,所以,《意見稿》提出的大型光伏發電標桿電價和分布式發電電價的補貼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目前,西部建設電站的收益已經跌到個位數,而且,電站建成后能夠及時并網的微乎其微,這樣下去,做大型電站很難有錢賺。他說,希望今年國家出臺政策解決電站并網的問題,同時,應考慮給東部地區更多的補貼,一方面東部地區發電成本高,另一方面,與西部不同,東部電力需求旺盛,發出來的電都能用掉。
浙江海寧一家光電企業的負責人也告訴記者,《意見稿》的電價不太合理,在這樣的電價水平下,企業很難有錢賺。
今年年初,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的光伏電價測算工作組曾向國家發改委遞交了一份《光伏分區標桿電價和分布式光伏度電補貼標準測算》,該測算報告給出了2013年大型光伏電站合理電價以及分布式光伏系統補貼電價的測算。對于大型地面電站,該報告建議四類資源的電價分別為0.8、0.9、1、1.1元/千瓦時;對于自發自用的分布式項目,建議電價為1、1.15、1.25、1.35元/千瓦時,而對于分布式項目反送國家電網的電量,《標準測算》則建議除按當地脫硫電價收購外,再給予0.2元/千瓦時的補貼。《意見稿》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電價補貼價格為0.35元/千瓦時,不但低于之前市場預期的0.4元-0.6元/千瓦時,且僅限于自發自用部分,不包括余電上網。
不過,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認為行業對政策期待不可太高。“《意見稿》推出這個電價也是經過計算和斟酌的,而且,針對大型地面電站的光伏標桿電價是合適的。”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一些電站的招標價格甚至低至0.73元/千瓦時,所以,有關方面推出的這個價格也算過得去,只不過按照這個價格企業的利潤會非常薄。至于分布式光伏發電電價補貼,從個人用電的角度來看,0.35元/千瓦時的電價補貼是不太合算,投資回收期也比較長。
“從目前來看,國家尚不準備鼓勵個人做分布式電站,而是首先鼓勵工業和商業企業投資分布式電站,自發自用。”孟憲淦認為,決策層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想得更深遠,如果把電價定得高了,可能會引來各地又一哄而上,盲目上項目。從長遠看,這次出臺的《意見稿》對光伏行業來說具有積極的意義,有助于中國光伏產業和市場走向健康、可持續的良性發展道路。
行業將進入深度調整
“決策層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國內光伏產能過剩現象嚴重,需要沉淀,通過深度調整和整合,形成健康發展的格局。”孟憲淦說,大家對行業要有清醒的認識,千萬不要抱著以前賺取暴利的心態來做這個行業。
由于去年年底決策層頻頻釋放出大力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樂觀信號,國內很多企業都調高了今年國內市場的安裝出貨預期。有業內人士擔心,如果最終按照這個電價補貼標準出臺政策,今年國內市場全年10GW的裝機目標可能較難實現,因為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推廣進度可能低于預期。
美國對中國光伏電池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遏制了中國企業進軍美國市場的步伐,而歐盟正在掀起的反傾銷調查結果也可能不客觀,中國光伏行業在海外主要市場的份額正在不斷下降。朱治國告訴記者,去年第四季度,德國市場在天合光能總出貨量中所占的份額從原先的50%猛降至25%,今年德國市場份額大幅下滑幾成定局。
在產能嚴重過剩、在主要市場頻遭打壓的現實下,很多光伏企業已經難以維持正常的經營運轉。有統計顯示,目前,國內電池組件生產企業的整體開工率只有53%,除了部分一線企業開工率較高外,很多中小企業不得不停產或減產。
此外,從部分一線上市公司已公布的2012年年報看,大幅虧損幾乎是所有中國光伏龍頭企業的共同特點,而且,做得越多虧得越多。去年電池組件出貨量躍升第一位的英利新能源去年凈虧損高達30.644億人民幣,運營利潤率為-22.2%。
“中央決策層考慮的是整個行業長遠的健康發展。”孟憲淦說,盡管決策層表態要扶持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但這種扶持一定是基于行業深度調整基礎上的,而不可能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近日,中國光伏行業的標桿企業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宣布將進行破產重組,作為中國光伏行業的開拓者和引領者,這預示著今年光伏行業的深層次調整已經拉開帷幕。
天合光能是排名靠前的光伏龍頭企業中財務最穩健的企業之一,目前該公司正在醞釀行業的兼并重組計劃。朱治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行業的發展前景依然非常值得看好,目前正是行業兼并重組的好時機,他們正在考慮利用這個機會進行擴張。至于具體的兼并項目,朱治國沒有透露,但他強調公司今年一定會有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