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場跟蹤數據顯示,過去一周,國內光伏多晶硅平均價格一改此前低位徘徊的態勢,單周上漲5.23%,達17.5美元/千克,創下數月以來的單周最大漲幅。
業內認為,7月24日商務部對產自美韓的進口多晶硅提出“雙反”的初裁結果開始取得效應,進口多晶硅減少改善了供需狀況。不過,當前多晶硅產能過剩矛盾并未根本改善,價格短期回暖或許并不能改變長期仍下滑格局。
“雙反”利好顯現
7月18日,商務部發布年度第48號公告,決定自7月24日起,對來自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證金臨時反傾銷措施。但消息公布后,并未引起國內多晶硅價格立竿見影式的反應。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7月24日發布的市場跟蹤簡報,截至7月23日,國內多晶硅主流報價為10.5-13.5萬元/噸,均價仍在此前持續數周的12.3萬元/噸左右的水平。而進口多晶硅主流報價16.25-18.5美元/千克,均價也維持此前的16.63美元/千克。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雙反”的利好效應須待一定時日,7月24后新批次進口多晶硅在國內口岸交割時才能顯現。其直接體現便是來自美韓的多晶硅進口量的快速下降。過去一周多晶硅價格大幅上漲5.23%,則被認為是“雙反”效應開始顯現。